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轧带钢由于具有较好的表面平整度、光洁度以及较高的冲压性能及尺寸精度,并以其具有的不失时效、低屈服点、较好的冲压性能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机械、家电以及涂镀行业。其各种优点使得它在迅速崛起之后仍被长期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降低冷轧带钢的硬度或者获得某种优良的性能,常对其进行退火处理。实验选用冷轧带钢,对出炉温度、氢气流量、退火制度、升温速率以及轧制油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各因素对冷轧带钢表面氧化色的影响。采用SEM、EDS、XPS、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不同氧化色膜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膜层成分、组织结构及耐蚀性等进行了表征,并分析了各因素对冷轧带钢表面氧化色的影响原因。对退火前正常试样及退火后的正常试样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冷轧带钢经退火后表面粗糙度降低,平整度增加,且退火后会发生Mn元素和C元素的富集。退火前正常试样相组成主要为Fe,而退火后除Fe外,出现C8相。对于表面清洁的冷轧带钢,出炉温度过高是导致冷轧带钢表面形成氧化色的原因,且出炉温度不同,氧化颜色不同。出炉温度为160℃以下时,带钢表面颜色无明显变化;而当出炉温度为165℃时,带钢表面已开始发生氧化现象,随温度升高氧化色逐渐变暗加深;至200℃时,氧化色呈黄色,从此温度升到250℃温度范围内,黄色继续加深;当温度达280℃时,已呈现出明显的红褐色,温度高于320℃就会有蓝色氧化膜形成于轧钢表面。清洁带钢表面氧化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轧钢表面生成了铁的氧化膜,膜层极薄为纳米级范围,其中褐色膜层厚度约为380nm;氧化膜层主要由FeO、Fe3O4和Fe2O3组成,且三种成分一般是以一定比例而不单独存在于膜层中。氧化膜层的形成过程由内之外为与基体结合处首先生成FeO层,之后再形成Fe3O4和Fe2O3层。存在色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钢板的氧化行为所导致。氧化色的产生主要影响材料外观和耐蚀性能,对金属基体组织和性能无明显影响;由于表面状态的不同,材料的抗氧化特性将会发生明显改变,任何冷轧带钢表面氧化色的形成都使得其耐蚀性比正常轧钢要弱很多。保证冷轧带钢出炉温度低于160℃可避免清洁带钢表面氧化色的产生。对于表面有轧制油乳化液的冷轧带钢,黑斑及白色氧化色的产生主要与轧制油的存在有关。轧制油浓度过大是产生黑斑的根本原因,且不易清除;白色氧化色的产生除与轧制油浓度相关,氢气流量、退火制度、升温速率通过影响轧制油浓度而与氧化色的形成间接相关;其中以升温速率与退火制度的影响较大。合理改善退火条件可避免白色氧化色的形成;实验表明,以3℃/min速度进行升温,在350℃保温1h、700℃保温1h的退火制度下,即使较小氢气流量为50mL/min、较大的轧制油乳化液浓度3%时,带钢表面仍清洁光亮无氧化色产生。白色氧化色膜层的产生,除与O和Mn的富集有关,还可能与Ca、S、Al元素的析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