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电驱动系统逆变器温升预测建模与散热器翅片优化设计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电驱动系统性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高功率损耗密度和温升等问题。作为车用电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逆变器IGBT模块的功率损耗、结温及散热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电动汽车(EV)行驶工况的复杂多样性,IGBT器件开关频率和输出功率都处于持续变化中,导致模块结温波动较大。因此,研究建立基于解析模型的IGBT模块功率损耗及温升的实时预测方法,可以实现对模块结温的控制和热管理。与此同时,对散热器进行优化研究,降低其体积,提高其散热效率,也将有利于提高IGBT的工作性能和功率密度指标,对于提高电驱动系统性能需求以及保证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电驱动系统一体化建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电机实时运行工况下IGBT模块新的参数化功率损耗模型,并通过对模型参数的实验校正,给出准确的功率损耗模型。然后,基于格林函数原理,推导出IGBT模块瞬态温升模型。利用AVL电驱动系统实验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分别对IGBT模块新的参数化功率损耗模型和温升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对比验证。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散热器翅片的多目标优化,实现逆变器低成本、轻量化、高散热性能等性能指标。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分述如下:1、由空间电压矢量调制原理,推导出IGBT模块的功率损耗。在此基础上根据电驱动系统一体化建模的需求,提出了电机运行工况下的IGBT逆变器新参数化的功率损耗模型。并对此模型参数进行校正,给出了准确的功率损耗模型。最后对所提出的新参数化的功率损耗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2、根据热传导方程和格林函数方法,推导出IGBT模块瞬态温升解析模型。由通过实验校正的CFD分析模型,仿真求解温升解析模型中的响应函数。然后,利用仿真计算所得的响应函数及所建立的损耗模型,实现对IGBT模块温升的快速实时预测。最后对所提出的IGBT模块瞬态温升解析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3、利用优化软件HEEDS中的搜索方法SHERPA对散热器翅片进行优化。以散热器翅片由柱体到锥体的变换角度为优化变量,以散热器翅片体积和IGBT模块温度为优化目标,建立了优化角度与翅片体积和IGBT模块温度之间的优化关系。最后通过对SHERPA搜索方法的多目标优化结果进行分析,以达到散热器轻量化和高散热性能等目标。
其他文献
随着个人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已投入大量精力来开发高性能的柔性可拉伸储能设备,为集成有源设备供电。超级电容器因其简单结构、高功率密度和循环稳定性而可以发挥这一作用。而柔性微型电子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便是设计和制备与其相适应的轻微电化学式柔性存储器件。其中主要包括了碳纳米管、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s)、聚苯胺(PANI)、聚吡咯(PPy)等具有高导电性、高比容量、优越的亲水性和丰富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愈发严重,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向大气中输入了大量的氮氧化物,最终通过大气沉降进入生态系统。随着大气氮沉降的不断增加,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磷元素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磷作为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其重要性仅次于氮,并且磷的有效性主要靠磷的循环来维持。然而,随着大气氮沉降的影响,土壤中的部分磷容易被固定,磷循环受到影响,磷的有效性明显下降,从而限制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发
随着我国对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的深入,智能电表作为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 Measurement Infrastructure,AMI)的基础,已延伸到了电网末端。智能电表可实现长时间采集、分析用户用电数据,同时结合5G通信技术,能够实现海量终端并发式的用电数据通信。发掘用电数据中蕴藏的用电细节,研究用户类型及用电构成,可以协助电力企业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改进故障检测和制定能源激励措施。此
随着环保节能理念不断被深化,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其面临的安全隐患也会随着销量的增加而频繁的出现,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锂离子电池中液态有机电解质出现电解液泄漏甚至爆炸,从而导致汽车自燃。而固态锂离子电池作为具备较高安全性能被受重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将锂盐直接融入在聚合物中,在组装成电池过程中无需填加电解液,避免了电解液泄露的隐患。螯合B类锂盐作为一种新型有机锂盐,具备较强的锂离子解离能力,使得
节能环保概念的日益流行,以及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迅猛进步,锂离子电池因其可再生、清洁能源和高性价比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因其良好的性能有望被运用于锂电池隔膜的制备。为了获得具有高性能和安全性的锂电池隔膜,开展对PVDF/PMMA共混膜制备工艺以及薄膜性能的研究非常关键。在本研究中,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膜方法制备了一系列PV
为了改善当今社会能源体系单一,依赖传统化石能源的现状,太阳能的利用被认为是解决这些困境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能的有效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在诸多太阳能电池类型中,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高效DSSCs的器件中,对电极(CE)承担着传导电子和参与电解液中的碘三阴离子/碘离子对(I3-/I-)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作用,是DSSCs中不可或
在目前各类储能装备中,锂离子电池(LIBs)自身的能量密度大,效率高,成本低,被广泛运用于各类产品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材料科学的角度看,LIBs主要由阳极、阴极、电解液和隔膜四部分组成。隔膜的主要功能是隔离阳极和阴极。虽然它本身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不是一个主动部件,但对电池的性能有显著的影响。热塑性聚氨酯(TPU)具有软段和硬段两种相结构。软段链中含有醚键,可以支持离子液体的存在,有利于碱金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中产生的土地塌陷、煤矸石和粉煤灰的堆积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合理利用煤矸石与粉煤灰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煤矸石和粉煤灰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充填层和表层土壤存在显著的层间差异影响了土壤水分运动和气体运动,进而影响了复垦土壤修复效果。当前的研究煤矸石-粉煤灰混合充填模式研究较少,对混合物水力学性质和导气性质以及重构土
水体污染不仅会影响水质,导致水生态系统退化,且会对水体中微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造成影响。大量人体肠道病原菌会随着污染物潜入水体,并通过饮用水、农业灌溉等传播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本研究以安徽阜阳迪沟采煤沉陷区为对象,以合肥市饮用水源地董铺水库为参照系,在分析水体水质的基础上,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RDA分析和Arcgis等分析方法探究上覆水和沉积
高性能的柔性储能装置不仅要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容量等优点,还要提高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持久性。经研究发现纤维电池可满足上述需求而且很容易与纺织品结合,为可穿戴电子产品提供动力。然而,纤维电池在形变过程中容量会大幅度衰减甚至引发安全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更好的应用于可穿戴电子产品,纤维电池应致力于追求优异的柔韧性,可自愈,耐久性和优越的电化学性能等目标。在众多种类的纤维电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