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规模化养猪场普遍采用疫苗接种作为防控重大传染病的基本措施,疫苗接种后定期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对于评价疫苗免疫效果、优化免疫程序、科学防控疫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猪瘟、猪蓝耳病和猪伪狂犬病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3种主要传染病。本研究选取山东某规模化种猪场,自2018至2020年收集不同猪群血清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其猪瘟、猪蓝耳病和猪伪狂犬病的血清抗体水平,旨在动态掌握这三种病毒性疾病在猪群中的免疫状态并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免疫程序,不断提高猪场防疫水平。在本研究中,于每年7-8月份在猪场中采集血清样品470份,除妊娠90天母猪和哺乳母猪各采集60份样品外,其余猪群包括后备母猪、妊娠30天母猪、哺乳仔猪、保育40天仔猪和保育60天猪各采集70份血清样品,通过ELISA方法分别对猪瘟、猪蓝耳病和伪狂犬野毒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018年与2019年母猪群(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的猪瘟抗体阳性率均在86.67%-100.00%之间,且抗体离散度较小,整体性良好,保育猪的抗体阳性率较差,最低仅为53.33%,抗体离散度较大,在14.00%-76.10%之间。2018年母猪群蓝耳病的抗体阳性率为80.00%-100.00%,哺乳仔猪的阳性率也为93.33%-100.00%,但保育猪的抗体阳性率为33.33%-86.67%,尤其是60天保育猪的阳性率仅为33.33%-66.67%,相应地,保育猪的蓝耳病抗体离散度最大,为56.00%-77.00%。进一步分析2018年哺乳母猪蓝耳病的S/P值,发现部分哺乳母猪的S/P值均大于2.5且离散度大于40%,说明虽然抗体水平较高,但仍面临较大的蓝耳病暴发风险。2019年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哺乳仔猪的猪蓝耳病抗体阳性率较高,而保育猪尤其是60天保育猪的抗体仍然较低,为33.33%-53.33%,且该猪群抗体离散度较大(49.00%-88.00%)。2019年,哺乳母猪蓝耳抗体S/P值的分析显示,仅有部分猪只的比值大于2.5,且离散度小于40%,说明在2019年该猪场哺乳母猪群的蓝耳病相对较为稳定,暴发风险较2018年降低。2018年与2019年,后备母猪群伪狂犬野毒为阴性,而妊娠与哺乳母猪群的野毒抗体阳性率由0.00%-100.00%不等,哺乳仔猪、保育猪群也具有不同程度的野毒抗体阳性率(0.00%-80.00%)。离散度分析显示,2018和2019年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群伪狂犬野毒抗体离散度为5.17%-68.64%,哺乳仔猪的离散度为25.11%-37.80%,保育猪的伪狂犬野毒抗体离散度较大,在102.00%-681.05%之间。由于2019年非洲猪瘟的防控压力陡增,同时结合猪场实际情况,该场于2019年底进行了免疫程序的调整优化。2020年,又采集了470份血清样品,检测发现,各猪群猪瘟抗体阳性率几乎为100%,猪蓝耳病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与哺乳仔猪的抗体阳性率均已达100%,且离散度在10.90%-20.18%,均匀度较为整齐;猪蓝耳病在母猪群(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与哺乳仔猪的抗体阳性率几乎全部为100%,仅在保育猪的阳性率为73.33%-93.33%,同时哺乳母猪的S/P值大都小于2.5,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离散度也较小,说明调整后的免疫程序能显著提高哺乳母猪蓝耳病的免疫水平;伪狂犬野毒抗体在母猪群的阳性率为13.33%-100%,哺乳仔猪在53.33%-100%,而保育猪的阳性率也在33.33%以上,且离散度差异较大,说明伪狂犬在感染持续增加,风险较大。综上所述,本研究监测了山东某规模化种猪场2018-2020年间的三种主要病毒性疾病抗体水平,并根据猪场和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免疫程序的调整优化,除猪伪狂犬病仍然有较大的暴发风险外,猪瘟和猪蓝耳病的免疫水平进一步提升。研究结果对规模化种猪场的疫病抗体监测和免疫程序优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