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政府长期致力于缩小地区差异,然丽在经济增长方式仍属资本驱动型,且技术进步的作用日益凸现的背景下,由政府主导实施的旨在缩小地区差异的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并未使中西部地区获得更快的发展,那么个中原因何在?另外,虽然人力资本作为技术进步的源泉,一直被视为解释国家、地区间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但已有研究侧重于研究它对地区差异的直接影响,而缺乏对它作用于地区差异的机制的深入探讨。有鉴于此,本文在前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主流经济学理论和现代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来提出缩小地区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与特殊性;虽然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不断增强,但经济增长方式仍属素驱动型尤其是资本驱动型,而且二者均是解释中国地区差异的重要直接因素,选取要素的投入与其使用效率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技术进步对要素边际生产率,从而要素积累,进而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结合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及其主要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一个研究中国地区差异的综合分析框架:人力资本——技术进步——要素边际生产率——要素积累——经济增长。与已有研究相比,该分析框架既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了片面强调技术进步或要素积累尤其是资本积累的作用的缺陷,又突出了技术进步在改进投资质量和积累有效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投资质量和积累有效性的改进对中国经济增长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该分析框架强调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手段在缩小地区差异中的重要作用,即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等手段来提高落后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落后地区的要素边际生产率,这样各要素在利润动机的引导下会逐渐回流到落后地区,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毋庸置疑,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手段对地区差异的缩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进一步对所提出的研究中冒地区差异的综合分析框架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主要通过卢卡斯式作用机制(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它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两全要素生产率则是延缓资本边际生产率下降并使其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关键因素(尽管资本劳动比在不断攀升),同时它的上升也提高了劳动边际生产率,资本和劳动边际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资本、劳动的积累,从两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力资本对TFP增长的年均贡献率在中西部地区要远高于FDI、基础设施、市场化进程和城市化程度,在东部地区虽然低于市场化进程和城市化程度,但仍然非常重要。因此,政府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是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其要素边际生产率,吸引更多生产要素流向中西部地区,进而缩小其与东部地区差异的战略选择。
鉴于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要素边际生产率,要素积累,进而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本文对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教育投资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教育投资的地区差异也呈扩大趋势。但中国高等教育,高中、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社会内部收益率均较高,且呈现高中、初中教育最高,小学教育次之,高等教育最低的分布格局;中西部地区各级教育投资的社会内部收益率也并不低于东部地区。因此,政府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增强对落后地区教育扶持的决策是合乎理性的。就教育投资结构而言,则应继续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最后,基于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我们提出了缩小中国地区差异的相关政策建议:(1)坚持以人力资本积累为先导的战略选择,培育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优化教育投资结构,加大财政对中西部教育的支持力度,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存量。(2)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以缓解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供给短缺与需求旺盛的矛盾。惟有如此,中西部才能获得更快的经济增长,从而实现对东部地区的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