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空间形态的研究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科等多门专业。近年来,城市面貌有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有城市人口的增长导致用地的紧缺、交通的混乱;缺少统一的规划导致城市缺少必要的引导空间;规划的盲目性导致城市千面一律,缺少城市特色等等,因此,城市空间形态的设计受到广泛的关注。城市对外交通与公共交通结合引导城市发展是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国内学者对高铁客站、广场布局和周边设施布局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站区范围的研究却不多,针对高铁新城的空间形态研究也不多。铁路的发展带动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对铁路站区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速铁路新区能否带动城市新的发展仍旧是我们所探讨的问题。本文研究对象为大型高铁客站新区的空间形态,由于国内还未有建成的大型高铁客站新区,因此需要对建成的站进行前期调研以及对全国规划的新区文本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体现“自上而下”的规划理念。第二章是本文的前期调研统计。作者调研了武昌站和汉口站两大普速火车站,对站区周边进行功能业态统计,对站区客流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统计结果为高铁新区未来空间形态结构开发模式提供了实践依据。其次,对国内高铁新区区位特征进行了研究统计,总结了影响高铁客站选址、规模和功能定位特征,为大型高铁客站新区空间形态的特殊性研究形成了铺垫。第三、四、五章是对大型高铁新区空间形态的具体量化研究,分别研究了站区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空间要素和形态分类。首先,大型站区和中小型站区相比,具有选址更远、规模更大、定位更为宏观的特点,这些特点影响了大型高铁客站新区空间形态布局;再以综合交通枢纽地区空间形态演变为依据,对大型高铁客站新区未来空间发展形态进行了推演。其次,从我国大型高速铁路客运枢纽新区自身的特征出发,阐述了大型高铁新区城市设计形态中“点、线、面、体”四要素的设计手法以及站区一体化的组合形式,统计了大型高铁客站新区空间结构资料。然后,以大型高铁客站新区的功能定位、用地开发强度、场地特征等为依据,把新区空间形态分成轴线式、圈层式、交通枢纽式和生态自由式四种模式,对“轴线”和“圈层”空间形态做了深入的研究,对大量大型高铁客站新区形态做了量化分析,总结规律,是文章的核心章节。最后,以武汉站高铁新区的功能定位作为依据,对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武汉高铁客站新区规划设计”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其中介绍了武汉站站前景观轴线高铁之心竞赛的得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