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野外标本采集、国内各大标本馆近万份标本查阅,以及解剖学、微观形态学、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对中国锦鸡儿属植物进行了详细研究,旨在对国产锦鸡儿属植物的系统分类进行修订,并探讨一些种的分类学问题。主要结果如下:1.在2003-2004年对中国西北干旱区的锦鸡儿属植物进行了野外考察,共采集锦鸡儿属标本70号230余份,发现新种1个,采集到《中国植物志》遗漏的2个种,在查阅文献和对国内各大标本馆标本进行研究后,整理新变种和新组合变种各一个,新异名16个,订正了一些种的地理分布。新种为青河锦鸡儿(C.qingheensis Z.Y.Chang,L.R.Xu & F.C.Shi),新变种狭叶甘蒙锦鸡儿(C.opulens Kom.var.angustifolia Y.Z.Zhao exZ.Y.Chang & F.C.Shi),组合新变种粗刺锦鸡儿(C.franchetiana Kom.var.crassispina(Marq.)Z.Y.Chang & F.C.Shi),《中国植物志》遗漏种草地锦鸡儿(C.pumila Pojark.)和阿尔泰锦鸡儿(C.altaica Pojark.)。2.对叶片的解剖学研究认为叶片解剖结构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解剖结构与生境的相关性,也可能出现与亲缘关系的耦合,反映一定的系统相关性。而叶表皮微观形态特征,则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分类和系统学意义。锦鸡儿属的植物叶表大都被覆一层蜡质,角质层不太明显,蜡质又可分为颗粒状(granules)、片状(flakelets)或块状(platelets),有时是片状和块状二者的结合,在不同种间有差别。毛状体的类型可分为3种:1.管形丝状毛(cylindrical-filiform hair),一般细长、直或稍弯曲;2.管状毛(cylindrical hair),一般外观稍短、粗壮,直或弯曲;3.带状毛(flattened ribbon-likehair),稍宽而扁,呈披针形(直)或带状(弯曲)。毛上面的纹饰可为单纯的条纹状,也有一些种类表皮毛上具有乳状(papillose)突起,其间为条纹状(striae)纹饰,这些特征与进化性状相关。气孔特征在锦鸡儿属中比较一致,均为无规则形气孔,气孔外拱盖光滑或具蜡质颗粒,下陷或与表皮细胞在同一平面。但气孔的分布式样则具有重要的系统学意义,可作为组下划分系的标准。3.核型研究表明,锦鸡儿属的核型一般比较对称,核型上的特化往往与其形态上的特化相关联,但也有例外。从倍性水平上来看,二倍体类群多是一些羽状叶的种,在分布上倾向于亚洲东部其祖先分布区,而四倍体的种类多是一些假掌状叶的类群,分布于西部干旱生境中,在形态上也表现的较为特化。这也符合锦鸡儿属的演化趋势。4.国产64种锦鸡儿大致可划分为5个分布区类型,即东亚分布型、蒙新荒漠分布型、青藏高原分布型、中亚分布型、间断分布型。特有现象明显,具有3个特有分布中心,即秦岭—华北特有中心、青藏高原特有中心和蒙新荒漠特有中心。在特有分布中,既有古特有种,也有新特有种。替代现象明显,在本属的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5.根据本属植物的叶片是两面具气孔,还是仅下表皮具气孔,对中国锦鸡儿属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将国产锦鸡儿属植物分为6组、14系,使组、系的划分和种的归类更趋于合理。将北京锦鸡儿(C.pekinensis)和五台锦鸡儿(C.potaninii)从小叶系划分出来,并入树锦鸡儿系,将秦晋锦鸡儿并入柄荚系,将新疆锦鸡儿(C.turkestanica)并入刺叶系(Ser.Occidentales),同时将红花锦鸡儿、毛掌叶锦鸡儿、秦岭锦鸡儿作为一个系——红花系(Ser.Roseae),与由锦鸡儿和乌苏里锦鸡儿组成的锦鸡儿系(Ser.chamlagu)共同组成锦鸡儿组(Sect.Chamlagu),反映了系统演化上的特点。这个组的演化与以中亚为分布中心的灌木组(Sect.Frutescetes)是截然不同的,处于两个不同的进化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