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关节置换手术应激反应与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取膝关节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A组)、常规药物组(B组)、麻醉前TEAS组(C组)、麻醉后术前TEAS组(D组)、术中TEAS组(E组),每组20例。A组患者围手术期间不接受其他药物及TEAS干预;B组在手术前30分钟静注3 mg盐酸格拉司琼;C组在麻醉前30分钟进行TEAS干预;D组在麻醉后切皮前接受TEAS干预;E组在手术结束前30min接受TEAS干预。刺激穴位选取内关穴、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接通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进行电刺激,波形为疏密波,疏波、密波分别为3 Hz、20 Hz,峰电流15~30 mA,最大电流以患者可耐受为宜,电刺激时间为15分钟。比较各组患者入室(T0)、切皮时(T1)、缝皮完毕(T2)、术后24h(T3)四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血流加速度指数(ACI)的变化及血清胃泌素(GAS)、皮质醇(CORT)、血糖的变化。采集各个时间点的静脉血3 ml,送至实验室进行血清GAS、CORT、血糖的测定。GAS采用ELISA法测定,COR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糖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观察各组术后﹤2h、2-6h、6-12h,12-24h时间段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和程度。结果:C组血清GAS水平在T1、T2、T3时较T0时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组血清GAS水平在T2、T3时较T0时逐渐升高(P<0.05);在T2、T3时,C组血清GAS水平均比其他4组同时间点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血糖水平在T1、T2、T3时较T0时逐渐升高(P<0.05);C组血糖水平均比其他4组同时间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D组、E组患者血清CORT水平在T1、T2、T3时较T0时明显升高,在T3时达高峰(P<0.05);C组患者血清CORT水平T2、T3时较T0时明显升高(P<0.05),T3时与T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在T1、T2、T3时血清CORT水平较A组、B组、D组、E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A组、B组、D组、E组患者MAP、HP、SVR、ACI在T1、T2、T3时较T0时明显升高(P<0.05);C组患者MAP、HP、SVR、ACI在T1、T2时较T0时明显升高(P<0.05)。C组在T1、T2、T3时MAP、HP、SVR、ACI较A组、B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在T1、T3时,MAP、HP、SVR、ACI较D组、E组相同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A组、B组、D组、E组患者CO在T1、T2、T3时较T0时明显降低(P<0.05);C组患者CO在T1、T2时较T0时明显降低(P<0.05),T3时与T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组在T1、T2、T3时CO较A组、B组相同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在T3时,CO较D组、E组相同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B组、C组患者术后﹤2h、2-6h、6-12h、12-24h、术后2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2h、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D组、E组(P<0.05)。在术后2-6h、6-12h、12-24h时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术前TEAS可有效降低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CORT、MAP、HR升高的水平,减少CO的降低程度,并使其术后尽快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TEAS介入时间不同对预防应激反应的效果亦不同,麻醉前TEAS的效果优于切皮前和手术结束前30分钟。(2)不同时间介入TEAS对围手术期GAS影响差异较大。术前TEAS可降低术后血GAS,切皮时和手术结束时TEAS对GAS水平影响甚微,GAS的变化与术后恶心呕吐密切相关。(3)术前TEAS可降低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常规药物预防效果接近,其原因可能是术后血GAS降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