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是山药主产地之一,但生产中盲目施肥现象已成为制约我省山药产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本研究以河北省山药主产区蠡县为主研区域,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当地山药生产中肥料的施用现状、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解析,然后选取了3个主栽品种,对其生长发育特性、养分吸收累积和分配利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当地土壤肥力和栽培技术条件下,主栽山药品种的最佳施肥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调研区域内山药产量水平平均为52.4t/hm2,高产农户所占比例为56.7%。化学肥料氮、磷(P2O5)、钾(K2O)养分投入量分别为209-1071kg/hm2,225-1626kg/hm2和188-1341kg/hm2,农户投入过量比例分别高达90.0%,98.3%和96.7%。养分投入量变异大,投入比例不均衡。因氮、磷、钾肥及有机肥的不合理施用导致的产量损失量,占最高产的比例分别为2.63%,2.92%,4.34%和2.26%。此结果说明钾肥是山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2)对不同山药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分析结果表明,紫药和小白嘴的生长发育规律相似,而与棒药间差异显著。棒药产量最大,鲜干生物量最大累积速率明显高于紫药和小白嘴,鲜生物量的快速累积持续期明显较长,单株棒药的产量、鲜干生物量亦均显著高于紫药和小白嘴,但由于种植密度和水分含量的差异,供试三品种收获期单位面积干物质累积总量基本相当。随着山药的生长生育,各品种茎、叶中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呈降低趋势,但叶始终高于茎;而块根中的干物质累积分配比例则逐渐增加。说明播种后90d~120d期间是储藏在茎叶中的干物质向块根转移的关键时期。 (3)对养分的需求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山药品种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量均表现为K2O≥N>P2O5,不同部位对氮(N)、磷(P2O5)、钾(K2O)累积量则均表现为块根>叶>茎,其中棒药对氮素的快速累积持续期较短,但最大累积速率最高;棒药对钾素的快速累积持续期最长,且最大累积速率也最高;棒药对三要素的累积量和氮磷钾养分生产效率也均为最高,而紫药和小白嘴则差异不明显。当地主栽山药品种每形成1000kg山药产量需要吸收的养分量分别为N3.32kg~4.62kg,P2O50.89kg~1.27kg,K2O3.66kg~5.24kg,N∶P2O5∶K2O为1∶0.27~0.28∶1.01~1.18。 (4)山药优化施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用量以及不同的施肥方式均会对山药产量产生一定影响。综合考虑土壤肥力、山药的养分需求特性以及经济效益,山药的优化施肥技术推荐为:底肥以低氮高磷低钾复合肥为宜,氮肥基施量60~90kg/hm2;磷肥一次性施用量150kg/hm2左右即可;钾肥推荐为5∶2∶2的基追比模式;生长至甩条发棵期第一次追施肥料时,追肥优先推荐选用价格低廉的尿素或高氮型复混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