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由于强烈的水土流失其生态系统正处于极度退化状态,加速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势在必行。马栏林区是黄土高原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区,是黄土高原中部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和生态公益林,其植被对调节黄土高原地区的区域气候、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马栏林区森林群落的更新对黄土高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论文在对研究区域大量踏查的基础上,对马栏林区辽东栎群落(Quercus liaotungensiscommunity)、天然油松群落(Pinus tabulaeformis community)和白桦群落(Betula platyphyllacommunity)的群落结构、稳定性、复杂性及环境因子对群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所研究群落从总体上都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白桦群落和油松群落中,物种主要分布于群落中下层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白桦群落上层树种稀疏;油松群落密度很高,自疏引起油松死亡植株较多;辽东栎群落由下层到上层物种逐渐减少。不同群落中的物种组成的总体非相似性与灌木物种的非相似性表现为:白桦林>油松林>辽东栎林,与乔木物种的非相似性指数相反。各群落草本层非相似性数值较大,说明草本在群落中分布变化大、比较复杂。(2)根据构成群落稳定性指标体系的10项相关指标,采用Godron稳定性计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群落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子午岭地区主要群落稳定性顺序为:辽东栎林>天然油松林>白桦林;用Anand和Orlóci群落复杂性方法进行的计算表明群落复杂性顺序是:天然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白桦林>天然油松林>辽东栎林,分层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可见,稳定性最高的群落并不是最复杂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也并不等同于群落复杂性,由此推断,群落稳定性、复杂性和物种多样性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3)在群落稳定性的主成分分析中,影响主成分的主要因素均包含物种多样性因子和生活史阶段因子。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虽然是群落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子,但由于存在其它因子的相互作用,不能单纯以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判断某具体群落的稳定性,必须结合群落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才能比较真实地评价群落的稳定性状态。乔木树高虽然对群落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但研究表明三个群落的乔木树高并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4)植物群落内物种生态位的分化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状况。所研究区域主要群落中乔木树种的平均生态位宽度为:辽东栎林>白桦林>油松林,生态位平均重叠值为:白桦林>辽东栎林>油松林,但群落生态位宽度差为:白桦林>油松林>辽东栎林。说明白桦群落内可利用资源丰富,物种生态位分化程度低,辽东栎群落物种对资源利用程度和分化程度都较高。(5)对群落土壤营养研究表明:群落复杂性与土壤环境中的速效钾含量和pH值没有明显关系,但与速效磷含量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速效磷对本地区群落复杂性有很大影响,是制约群落复杂性的主要因子。通过群落土壤养分状况与乔木树种生态位特征能很好地分析理解群落复杂性。综上所述,白桦群落是本地区森林群落演替系列的初期阶段,其群落内灌草比较丰富,但总体复杂性较低,群落处于不稳定状态;油松群落内可利用资源比较有限,物种在群落内分布不很均匀,群落主要以灌木和乔木为主,群落的空间结构复杂,群落稳定性不高,但群落中油松的优势地位极大,年龄结构以幼年个体为主,具有良好的更新潜力,因此群落在一定时期仍处于稳定状态;辽东栎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间非相似性指数均最小,群落内物种由草本层至乔木层依次减少,物种生态位宽度较大,但生态位重叠值中等,其对土壤养分并没有存在较大竞争,所以群落总体上处于稳定状态。群落稳定性与复杂性都是群落结构特性的反映,对二者的综合分析可以很好了解群落的现实状况,为群落中各物种的生长与发展给出合理的解释,为群落的治理提出合理的方案,为本地区森林恢复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