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抑郁症是由各种因素引发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疾病,虽然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做了许多研究,但现在仍不清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齿状回与抑郁症密切相关,有研究指出抑郁症与齿状回(DG)体积的减少,颗粒细胞活性的丧失、突触可塑性的受损有关等,而齿状回高度表达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A型(GABAA)受体δ亚基,而GABAARδ亚基在神经调节中起到负性调节作用。氯胺酮快速抗抑郁的实验及临床提示,中间神经元上的兴奋性受体减弱,可抑制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其在抑郁症发病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本实验旨在研究雌性青春期抑郁小鼠齿状回GABAA受体δ亚基表达的变化及意义,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方法:1、将P21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抑郁组,抑郁组应用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CUMS)进行抑郁造模,应激方法包括噪声、倾斜鼠笼、潮湿垫料、束缚、禁食禁水、空笼饲养、震荡等,每天随机给予两种不重复的应激,应激程度随每周而增加。3周后应用糖水偏爱实验、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判断是否造模成功。2、对对照组小鼠、CUMS组小鼠、CUMS+Gaboxadol(THIP)组小鼠应用Western blot实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观察各组小鼠齿状回GABAA受体δ亚基、AMPA受体Glu A1亚基表达的变化,应用高尔基染色实验观察小鼠齿状回树突棘的变化,应用膜片钳实验观察齿状回颗粒细胞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变化。结果:1、小鼠抑郁后,CUMS组小鼠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增加,糖水偏爱明显减少;高尔基染色实验检测颗粒细胞树突棘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齿状回AMPA受体Glu A1亚基膜蛋白明显减少;免疫荧光实验观察小清蛋白阳性(PV)中间神经元上δ亚基荧光强度明显减弱;膜片钳实验观察齿状回颗粒细胞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 IPSC)频率、振幅明显增加,且以上指标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给予THIP后,CUMS+THIP组小鼠较CUMS组小鼠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明显减少,糖水偏爱明显增加;高尔基染色实验检测颗粒细胞树突棘明显增加;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齿状回AMPA受体Glu A1亚基膜蛋白明显增加;免疫荧光实验观察PV中间神经元上δ亚基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膜片钳实验观察齿状回颗粒细胞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 IPSC)频率、振幅明显减弱,且以上指标较CUM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应用糖水偏爱、悬尾、强迫游泳实验观察CUMS组和对照组行为学有明显差异,说明了CUMS组抑郁造模成功。2、PV神经元中的δ亚基荧光强度明显减弱,从而使PV神经元对颗粒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而使颗粒细胞自发抑制性突触后电流频率、振幅增加,而使颗粒细胞神经元去极化作用减弱,抑制Ca2+内流,不能使AMPA受体的Glu A1磷酸化,从而上膜减少,使得Glu A1亚基膜蛋白明显减少,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说明青春期小鼠齿状回PV神经元中的δ亚基表达的变化和小鼠抑郁症的发生有关。3、CUMS+THIP组小鼠行为学较CUMS组小鼠取得了显著的改善,小鼠齿状回中PV中间神经元上的δ亚基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V中间神经元上的GABAA受体δ亚基增强使得对PV中间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增强,而使得PV中间神经元对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使得颗粒细胞的抑制性突触后电流频率、振幅明显减弱。增加的谷氨酸导致细胞去极化及钙离子的流入,钙离子激活细胞内通路,使得AMPAR磷酸化,从而使得AMPAR Glu A1亚基膜蛋白表达增加,从而使得齿状回中颗粒细胞的树突棘明显增加。说明GABAA受体δ亚基激动剂THIP通过改变δ亚基而改善抑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