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肿瘤临床护理工作形成初步的规范化心理行为干预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的卫生宣教。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第1及第2周期后各评定一次,内容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以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的评定结果。
结果:①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总体健康状况分别较前改善,干预组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干预组各功能子量表评分在治疗第1周期、第2周期后与治疗前相比以及第 2周期后与第 1周期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照组躯体、认知功能项在第2周期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各症状子量表评分干预组疲倦(FA)、恶心呕吐(NV)、失眠(SL)、食欲(AP)项在治疗第1周期后、第2周期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以及第2周期后与第1周期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照组仅腹泻(DI)项在治疗第1周期、第2周期后与治疗前相比得分明显提高(症状加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NV)项第2周期后与治疗前相比得分明显降低(症状减轻),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除呼吸困难(DY)、便秘(CO)、腹泻(DI)项和经济困难(SF)项第1周期后两组分别对比差异不明显外,其余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结论:①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②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化疗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③症状的改善以疲乏、恶心/呕吐、失眠、食欲的改善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