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DA受体对大鼠SVZ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0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有研究表明,无论是离体还是在体神经干细胞上都有NMDA受体的表达,NMDA受体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存活发挥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脑内SVZ终身存在神经发生现象,是可能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来源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MDA受体可能与SVZ的神经发生活动有密切关系。然而NMDA受体是如何参与该区域神经发生的,其调节亚单位在其作用机制中又起到何种作用?在缺血性脑损伤中,NMDA受体亚单位的表达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其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对神经发生的调节机制有着怎样的关系?本研究将分两部分分别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第一部分目的:通过给予不同时期的新生大鼠NMDA受体及其亚单位激动剂和阻断剂,观察SVZ细胞增殖情况,同时观察NMDA受体及其亚单位激动剂和阻断剂对SVZ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正常新生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NMDA组、MK-801组、Ro25-6981组、NVP-AAM077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再随机分成P7 d(postnatal 7 days)、P14 d、P21 d、P28 d 4个时间点。在大鼠P3 d时腹腔注射NMDA受体激动剂NMDA(2 mg/kg/d);选择性非竞争性NMDA受体阻断剂MK-801(10 mg/kg);NR2A阻断剂NVP-AAM077(10 mg/kg)及NR2B阻断剂Ro25-6981(40 mg/kg),每个时间点的大鼠在处死前24 h腹腔注射BrdU(50mg/kg),间隔12 h重复注射一次,再间隔12 h分别灌注取脑,石蜡切片,各组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Nestin、BrdU阳性细胞的变化情况,正常组另行HE染色。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大鼠生后早期SVZ的细胞数和细胞密度随年龄呈下降趋势。BrdU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P7 d时,NMDA组、MK-801组、Ro25-6981组细胞数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减少(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和NVP-AAM077组细胞数较MK-801组增多(P<0.05)。P14 d时NMDA组、MK-801组、Ro25-6981组细胞数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减少(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NMDA组、NVP-AAM077组细胞数较MK-801组增多(P<0.05)。P21 d时NMDA组、Ro25-6981组细胞数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多(P<0.05);NMDA组细胞数较MK-801组增多(P<0.05);NVP-AAM077组细胞数较MK-801组减少(P<0.05)。P28 d时NMDA组细胞数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多(P<0.05);NMDA组细胞数较MK-801组增多(P<0.05)。(2)Nestin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P7 d时NMDA组、MK-801组、Ro25-6981组阳性细胞IOD值较生理盐水对照组降低(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NMDA组和NVP-AAM077组阳性细胞IOD值较MK-801组升高(P<0.05)。P14 d时NMDA组、MK-801组、Ro25-6981组阳性细胞IOD值较生理盐水对照组降低(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NMDA组、NVP-AAM077组阳性细胞IOD值较MK-801组有升高(P<0.05)。P21 d时NMDA组阳性细胞IOD值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升高(P<0.05)。P28 d时NMDA组、Ro25-6981组阳性细胞IOD值较对生理盐水照组升高(P<0.05)。结论:生后早期大鼠SVZ存在大量增殖细胞和神经干细胞。适度的激活NMDA受体可以促进SVZ中的细胞增殖,而抑制NMDA受体则会降低SVZ中的细胞增殖,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了NMDA受体的NR2B产生。第二部分目的:观察NMDA受体亚单位NR1在正常大鼠及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SVZ神经干细胞的超微分布及表达变化,初步探讨NR1对缺血性脑损伤中神经发生进行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小时再灌注模型,分术后1、3、7、14天4个时间点取脑,之后对正常组、假手术组及MCAO组大鼠分别进行灌注固定,做150mm振动切片,取含SVZ脑片,经梯度蔗糖浸泡,液氮冻融处理后,室温下兔血清封闭;分别通过Nestin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神经干细胞和免疫金-银标记显示NR1,光镜下拍照。之后取Nestin标记阳性细胞脑片行免疫金-银标记显示NR1,光镜下拍照。分别取Nestin、NR1及Nestin/NR1双标记的脑片的阳性部位,大小约1 mm3,经系列脱水,置换,国产618树脂浸润,包埋,聚合,修块,做70 nm超薄切片,经醋酸铀、枸橼酸铅双重染色,透射电镜观察、拍照。结果:(1)光镜下可见,各组大鼠SVZ均可见NR1阳性细胞,假手术组阳性细胞IOD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组大鼠NR1的IOD值在缺血后1 d开始增加,7 d达到高峰,14 d恢复至3 d水平;同样我们可以发现Nes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各组大鼠SVZ均可见Nestin阳性细胞,假手术组阳性细胞IOD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组大鼠Nestin的IOD值在缺血后3 d开始增加,7 d达到高峰,14 d恢复至3 d水平;Nestin/N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见各组大鼠SVZ均有Nestin/NR1阳性细胞,假手术组阳性细胞IOD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组大鼠Nestin/NR1的IOD值在缺血后1 d开始增加,7 d达到高峰,14 d恢复至3 d水平。(2)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脑SVZ Nesti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呈黑色絮状电子致密物,分布于Nest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胞浆内;NR1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呈黑色颗粒状,分布于SVZ各型细胞的胞膜、胞浆以及高尔基体和粗面内质网;神经干细胞内可见NR1免疫金颗粒与Nestin免疫组化产物共存。阴性对照样本未见任何标记。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可见脑缺血后SVZ神经干细胞上胞浆内NR1的显著增多,且NR1表达在1 d开始增加,7d达高峰(P<0.05);此时,神经干细胞增殖达高峰。结论:缺血性脑损伤能够刺激成年大鼠脑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2)脑缺血早期就可诱发SVZ神经干细胞的NR1表达增多,由于此增加模式和脑缺血诱导的神经干细胞增加的时程相一致,提示NR1可能参与SVZ神经干细胞增殖过程。
其他文献
放射治疗是直肠癌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然而,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放射治疗的效果没有如理论预期一般,尤其是针对晚期直肠癌患者。通过研究发现除了癌细胞的扩散给治疗带来的困难,在放射治疗中癌细胞产生对辐照的耐受性是另一个主要原因。本研究发现结直肠癌细胞在辐照处理后,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表达会随之上调。内源性OCT4的表达可赋予结直肠癌细胞耐辐射性的表型,这里结论由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周期阻滞恢复的实验数据证明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 6,HHV-6)属于疱疹病毒的β亚科,包含HHV-6A和HHV-6B两个亚型。文献报道HHV-6与多种疾病相关,如:婴幼儿急诊(Roseola infantum)、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造血干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炎性反应是其中最重要的病理过程,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及脑内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是缺血后脑内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研究表明,缺血性损伤时脑组织微环境可刺激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发生极化,而其极化的平衡失调主导了组织微环境的炎症趋向,决定了疾病的发展进程。深入研究巨噬细胞极化调控的分子机制,并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加以适当干预,可为防治炎症相关性
第一部分Sublytic C5b-9上调TRADD和IRF-1表达对Thy-1肾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目的:检查Thy-1肾炎(Thy-1 nephritis,Thy-1N)大鼠的肾组织和受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刺激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相关含死亡结构域蛋白(TNFRl-ass
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目前最主要的致盲眼科疾病之一,而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导致湿性AMD患者严重和不可逆的视力损伤的最主要原因。目前CNV的病理机制仍未十分明确,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炎症因素参与CNV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多种炎症细胞,炎性因子
上颌快速扩大(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RME)是正畸临床治疗上颌宽度发育不足最常用的方法,是典型的缝牵引成骨技术,属于机械生物信号传导过程。多囊蛋白1(polycystin 1,PC1)具有膜受体和机械传感特性,被认为在细胞-细胞以及细胞-基质信号感受和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明确PC1在RME腭中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对机械生物信号传导过程的影响,我们建立
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s)是一种复杂的颅内血管畸形,是自发性脑出血的原因之一。尽管DAVFs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大量研究表明,硬脑膜血管生成是其中关键性的机制之一。Nrf2在参与调控血管生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在DAVF的大量研究中尚无Nrf2的相关报道,因此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究大鼠ADVF模型中Nrf2-ARE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目的:探究DAVF大鼠模型脑组织
学位
焦虑是一种由预期的或者潜在的威胁引发的情绪行为,是人类情感经历的正常组成部分,但过度的或者不适当的焦虑则是一种疾病,即焦虑性神经症,临床表现为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惊恐不安。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约29%的人群在一生中的某段时间会遭受严重的焦虑困扰。然而,关于焦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以及焦虑相关行为的分子机制研究还比较薄弱。临床上广泛采用的抗焦虑药物是BZDs(benzodiazep
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在体内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功能多样。PTHrP不同片段具有不同功能,其中核定位序列(NLS)能够介导PTHrP转位进入细胞核发挥胞内分泌的作用。为了研究PTHrP核定位序列(NLS)和C-末端的功能,我们实验室先前通过在小鼠84位氨基酸后面插入一个终止子TGA,构建了只表达PTHrP 1-84位氨基酸,而不表达PTHrP NLS和C-末端的PTHrP敲入(PTHrP K
第一部分i PLA2γ与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i PLA2是一种钙非依赖性磷脂酶A2,选择性水解甘油磷脂,释放游离脂肪酸。其中i PLA2γ(i PLA2靶向线粒体的亚型)缺乏一直与线粒体功能异常有关,更重要的是,PLA2家族被确认为可致病蛋白在线粒体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疾病和脊柱损伤。研究表明,使用抑制剂以及敲低i PLA2γ会恶化细胞牵拉损伤损伤后的凋亡坏死情况,同时电镜结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