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出版这一传播媒介为视角,探讨出版对近代文学的演变产生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1840—1919年间的近代文学,作为衔接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中间阶段,在文学的古今演变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一时期,以诗歌、散文为大宗的古代文学,逐渐发生了变化,小说的崛起与繁盛成为近代文学的主要特征。近代文学不仅在文学内部如语言、文体、叙事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文学外部如生产、传播、销售等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促使这一变局产生的原因除了文学观念的转变等因素外,出版业与文学的结盟也是重要原因。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与兴盛,大大加快了文学的生产和传播速度,促进了小说的繁荣;而小说的发展,也使出版社大量创办文学杂志,采取报刊连载小说与出版小说单行本并行的运作方式,为近代文学的繁盛提供了市场和发展空间,促使传统文学发生变革,向现代文学的方向演变。本文力图以史料为主,从出版与文学的生产、传播等环节中,从外部考察近代文学发展演变的轨迹。论文首先梳理了出版与近代文学的研究现状与前人整理的研究资料,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部分考察了传统出版业的式微与文学出版。分为两章,第一章梳理了传统出版格局下的文学出版,以木刻雕版印刷为主的传统出版,形成了以官刻、家刻、坊刻为主的出版格局,文学出版以诗集、散文集出版为大宗。第二章分析了小说、戏曲等的传播方式,并进而深入探讨清末的禁书政策,从各种查禁书名单中,考察清政府对小说等文学的压制,由此梳理出传统出版业与禁书政策下,文学出版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从出版政策与出版技术的变化入手,探讨辛亥革命前的新式出版业与文学出版。第一章论述了政府主持与民间提倡下的新式出版,主要从清政府、官员等对译书局的创办政策与倡议,以及民间对新式报刊、出版业的呼吁和实践活动出发,考察新式出版业的建立与发展。第二章则主要梳理了新式出版技术传入我国的几个阶段和特征,分析了新式出版技术传入后,出版格局的变化及其对当时文学出版的影响。第三章探讨翻译文学的出版盛况,随着“小说界革命”口号的提出,以及近代民营出版社的建立,翻译文学的出版逐渐兴盛,以商务印书馆、小说林社等出版社为代表,至1907年左右翻译小说的出版达到顶峰。第四章考察了创作小说的发展、繁荣过程,并分析了创作小说的不足与原因,探讨报刊连载与单行本出版的互动及其影响。第三部分以1912至1919年间为时间界限,探讨民初出版业的特点与文学发展的相互影响。第一章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出版社为个案,主要分析出版社出版的小说单行本,探讨民初书局的小说出版方向和策略。第二章以出版社所办报刊为研究对象,民国初年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盛况空前。以杂志为中心,汇聚了兼具“报人”与作家身份的小说创作群体,杂志的办刊理念影响了创作风气的转变,而白话报刊的出现和白话文学的倡导,也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做了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