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f条件句是一个语义关系和语用环境都很复杂的句法结构,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很难掌握的语法项目。到目前为止基于认知语言学的if句研究不在少数,这样的研究偏向理论研究,其主张多是基于研究者个人的语感得出的,但遗憾的是,这些主张与语言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本研究以大量平行语料为考察对象,对if条件句的用法分布进行了概率统计,并在此基础上对if句的原型用法和非原型用法做出了认定。本研究认为,if条件句是一个语义丰富的原型范畴,if条件句的各个用法作为成员在范畴中均有相应的位置,范畴中有原型用法也有非原型用法,各个用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即“家族相似性”。本研究运用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2000)提出的“舞台模型”理论对if句的原型语义和非原型语义之间家族相似性进行直观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if句由原型语义向非原型语义的派生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本论文由五章组成。 第一章阐述了本研究背景和目的,并简单介绍国内外语言学界对if条件句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阐述了本研究运用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本章中对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和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并简要介绍了本研究采用的两种平行语料库。然后,本章又着重阐述了认知语言学的原型和范畴化理论、“舞台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适用范围。 第三章对两种平行语料中所有if条件句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if条件句的原型和非原型用法做出了认定。同时,通过对比两种平行语料各自的统计结果,对if条件句各用法的家族相似性做了初步的分析。 第四章首先通过认知语言学的原型和范畴化理论对if条件句的语义网络进行了梳理,然后采用认知语言学的“舞台模型”理论对if条件句各个用法间的“家族相似性”进行了图解。 第五章是本研究的结论和对本课题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