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IL-17主要由CD4+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宿主抗感染、抗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侨联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本研究利用IL-17基因敲除小鼠首先探讨IL-17在胞内寄生菌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固有免疫应答是宿主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我们进一步探讨IL-17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对固有免疫应答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及γδT细胞增殖、活化及功能的影响,为IL-17在沙眼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增添新的内容。方法:WT(C57BL/6)和IL-17-/-小鼠经鼻腔吸入1×103 IFU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菌株(Chlamydia muridarum,Cm)建立沙眼衣原体小鼠肺炎模型。通过监测WT和IL-17-/-小鼠感染后的体重变化,肺组织衣原体生长和病理学改变,确定IL-17在Cm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为了探讨IL-17对宿主抗衣原体固有免疫应答的影响,取感染不同时间点小鼠支气管灌洗液以及肺组织和脾脏单个核细胞悬液,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T和IL-17-/-小鼠肺组织CD11b+Gr-1+中性粒细胞、CD3-NK1.1+NK细胞和CD3+TCRγδ+T细胞百分率及绝对细胞数,探讨IL-17对固有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抗鼠CD69抗体染色NK细胞,探讨IL-17对NK细胞活化的影响;利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检测WT和IL-17-/-小鼠肺组织及脾脏NK细胞和γδT细胞分泌IFNγ水平,探讨IL-17对NK及γδ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两种小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IL-6、MIP-2和KC mRNA的表达,确定IL-17是否通过诱导趋化因子的产生促进中性粒细胞向感染部位的募集。结果:一定剂量的Cm经呼吸道感染诱导小鼠衣原体肺炎,WT小鼠和IL-17-/-小鼠从感染后第3天开始体重明显下降,WT小鼠在感染后第7天体重降至最低水平,之后逐渐开始回升,而IL-17-/-小鼠体重持续下降,从感染的第7天开始与WT鼠比较有显著差异;且IL-17-/-小鼠在感染的第7天及第14天肺组织衣原体繁殖及病理损伤均比WT小鼠严重。以上结果提示,IL-17在Cm呼吸道感染中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进一步我们利用IL-17基因敲除小鼠对IL-17抗衣原体感染免疫保护作用机制,尤其IL-17对机体固有免疫应答的细胞-中性粒细胞、NK细胞及γδT细胞的影响进行探讨。1.中性粒细胞:与WT小鼠相比,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IL-17-/-小鼠支气管灌洗液、肺组织和脾脏中CD11b+Gr-1+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和细胞总数均显著降低(P<0.001,P<0.01,P<0.05);进一步发现感染后第7天,IL-17-/-小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IL-6、MIP-2和KC mRNA水平较WT鼠显著降低(P<0.05,P<0.001,P<0.001),提示IL-17可能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IL-6、MIP-2、KC)的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募集到炎症部位。2.NK细胞:在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IL-17-/-小鼠肺组织及脾脏中CD3-NK1.1+NK细胞增殖、活化分子CD69表达以及分泌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WT小鼠,这提示IL-17在宿主抗衣原体NK细胞的增殖、活化以及细胞因子的产生中发挥作用。3.γδT细胞:Cm呼吸道感染后第3天和第7天,IL-17-/-小鼠肺组织及脾脏中CD3+TCRγδ+T细胞增殖水平及肺组织CD3+TCRγδ+T分泌的IFNγ水平与WT小鼠比较没有显著差异。结论:Cm呼吸道感染诱导小鼠衣原体肺炎。IL-17在胞内寄生菌衣原体呼吸道感染中发挥免疫保护作用。IL-17通过调节抗衣原体宿主固有免疫应答发挥作用。IL-17通过诱导Cm感染部位中性粒细胞趋化性细胞因子IL-6、MIP-2和KC的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在感染肺组织的聚集。IL-17可促进Cm感染部位NK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以及促进活化的NK细胞分泌IFNγ。而IL-17对感染肺组织γδT细胞的增殖及γδT细胞IFNγ的产生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