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5年建国以来,新加坡政府一直将民族振兴作为政府的工作重心,以其卓越的努力,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新加坡之所以成功,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功不可没。新加坡在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认同教育并没有与工业化同步,建国后的新加坡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经历了醒悟阶段、纠偏阶段、定型阶段以及优化阶段四个发展阶段。1965--1979醒悟阶段,强调公民教育,颁布《学校德育与公民训练综合大纲》并改革了学校德育课程;1979—1991纠偏阶段,颁布了《道德报告书》,开始推行全面的道德教育,并以此为依据先后编写了《生活与成长》《好公民》这两本教材,以及在学校开设宗教课程和儒家伦理课程;1991—1997定型阶段,提出了“共同价值观”,并对小学《好公民》教材进行修订,并颁布《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1997—至今优化阶段,实施国民教育,颁布《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自2000年开始使用新的教材《公民与道德教育》,2014年颁布了中小学《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推行品格与公民教育。依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层次将《生活与成长》《公民与道德教育》《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与内容都分为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其中目标是层次分明的,内容是集中统一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新加坡学校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多样化的课外活动、社区服务行动计划、社会环境的熏陶等途径以及采取价值澄清法、文化传递法、设身处地考虑法、道德认知发展法等多种方法,以确保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得到实效。综上所述,新加坡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具有国家意识的主导性、传统价值观的创新性、东西文化的融合性、目标与内容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色,进而得出了对我国的启示: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国家意识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容;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国家认同教育逐层递进;注重教育实践,强化学生的国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