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不仅是国内外学者和实际工作部门共同关注的热点,也是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制度安排。虽然1994年出台的旧版《预算法》严禁地方政府举债,但各级地方政府出于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变相融资。这些债务不仅规模庞大,且多数处于隐蔽状态,尤其是在2009年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后,地方政府信用急速扩张。国家审计局2013年底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从2010年的10.71万亿迅速增长到17.89万亿元,增长率高达67.04%。另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高达16.47万亿元,有五个地区的政府债务率超过100%的国际警戒线标准。若地方政府发生债务危机,将会通过银行体系的传导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并最终由中央政府“兜底”,从而威胁到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已经迫在眉睫。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4年8月新颁布的《预算法》,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限。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这些都反映出监管层对地方债务的担忧和加强债务管理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我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尚处起步阶段,研究范围主要局限于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从系统和完整的角度出发,,搭建适合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分析框架。本文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构建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为目标,围绕债务生命周期(事前规则、事中管控、事后处理)和管理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等方面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从实际出发,考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变迁,指出现阶段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七部分,各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从论文写作的背景与选题意义出发,阐明本文研究的目的;进而通过对国内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思想源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内容、结构框架、所使用的主要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本文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与范畴界定,奠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研究的前提与基础;然后,运用公共产品、新公共管理、风险管理和博弈论,全面论述地方债务管理体系的理论渊源;最后,详细阐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架构,一方面从系统论观点出发,探索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基于债务生命周期理论,从事前规则、事中管控和事后处理三个层面,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对三层面(事前规则、事中管控和事后处理)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第三部分是事前规则。包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目标、模式与组织机构。本部分从债务的融资需求、偿还和运行过程三个角度阐释债务管理目标的内涵。在管理模式方面,不仅梳理和归纳债务管理模式类型划分和影响因素,还分析和总结各国债务管理模式选择。在组织结构方面,主要分析债务管理组织结构设置方式和债务管理机构国际做法。第四部分是事中管控。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市场三个管理主体。从中央政府层面出发,在对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的内涵和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不仅提出基于修正KMV模型的债务规模控制方法,还设计全口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以及基于BP神经网络的债务风险预警模型。从地方政府层面出发,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基本框架的分析,探索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路径;并通过对债务信息使用主体和信息披露目标的研究,详细阐释债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核算方法和报告方式,为健全债务信息披露机制找准切入点。从市场层面出发,全面剖析地方政府信用评级的内涵和影响因素,为信用评级机制建立奠定基础;然后系统梳理债券保险内涵和运行流程,以期为推出债券保险制度找准方向和着力点。第五部分是事后处理。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化解与纠错问责。一方面通过对债务危机化解的涵义、基本框架和国际经验进行阐述,为全面研究债务危机化解机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从权利制约理论出发,对债务纠错问责进行诠释,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纠错问责的国际经验进行考察,分析债务纠错问责构成要素,为构建债务纠错问责机制奠定基础。第六部分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变迁与问题剖析。首先回顾分税制以来我国地方债务管理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萌芽期、起步期和规范期三个阶段。其次,剖析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本文后续的对策研究奠定基础。再次,运用修正KMV模型,从确定辽宁省政府信用等级所对应的违约概率临界值出发,分析和预测2018-2024年辽宁省债券可担保收入增长的均值和波动率,进而找出预测时段辽宁不同期限政府债券安全发行规模。最后,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对辽宁省债务风险评估与预警进行实证检验。具体来说,本文以辽宁为样本,在全口径预警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简化的预警指标,再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辽宁省2010-2017年的债务风险进行评价,最后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对2018-2022年辽宁省债务风险进行预警。研究结果显示,2018-2022年辽宁省债务存在严重风险,且主要体现在债务结构风险和规模风险两方面。第七部分是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建议。在第三章至第五章对地方债务管理体系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针对第六章我国在地方债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本文提出我国地方债务管理体系的制度安排及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事前管理设计、强化债务规模控制和风险预警、完善债务预算管理和信息披露、建立信用评级与债券保险制度、落实债务破产和纠错问责机制、健全债务监督机制、加强隐性债务管理、完善债务法律法规以及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等。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成果借鉴相结合、统计分析与软件运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框架。研究视角有创新。从债务生命周期出发,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大致可分为事前规则、事中管控和事后处理三个方面;且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主体分为中央、地方和市场。因此,本文从三个视角(事前、事中和事后)和三个主体(中央、地方和市场)出发,搭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系架构。第二,构建基于修正KMV模型的债务规模测定模型。债务规模控制有新方法。目前国内学者大多是借鉴国外学者对债务规模控制指标的限定标准,而不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债务实际规模进行限定。此外,由于我国各地区在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使得各地区债务规模指标的限定标准不同。因此,本文从各地区实际资产价值出发,通过修正KMV模型来确定各地区政府债务合理发行规模。第三,构建基于全口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非线性预警模型。风险预警有新思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全口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指标设计有新创新。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与地方经济发展、公共风险、财政收支以及债务管理等四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债务风险形成角度出发,设计出一套基于警源研究的全口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二是建立债务风险非线性预警模型。预警方法有创新。目前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基于线性分析的风险预警方法。但从本质来看,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与预警结果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就导致基于线性分析方法的债务风险预警结果的准确度很低。因此,本文研究如何基于非线性BP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预警。这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创新之所在。本文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预测区间尚待拓展。本文所采用的BP预警模型只能预测未来一年的债务风险情况,无法对债务风险进行长期预测。二是政策建议尚待进一步实证检验。受本人无实际工作经验局限,本文所提出的完善债务管理体系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建议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