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模仿与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taco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该题源自于作者对2010年上半年我国连锁发生的多起“校园弑童案”的关注和思考。犯罪的重演和复制使独立犯罪的社会危害效应成倍放大,并藉由发达多元的现代媒介影响到更广范围的受众。传媒中的大量负面信息,为犯罪模仿提供了手段、诱发了犯罪模仿的动机、淡化了犯罪人的罪恶感。并且还需指出的是,接收同样信息的受众并非都去犯罪,其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往往截然不同。比如同是暴力性影视,有些受众将其作为犯罪模仿的榜样,有些受众却籍此获得了身心的放松和消遣。这是因为犯罪模仿具有主体选择上的能动性,受众先前具有的认知能力和信息架构,对新信息的判断和处置有着决定作用。在媒介多元发达的第二媒介时代中,禁止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传播是困难且不现实的;在媒体竞争压力巨大而试图吸引眼球的背景下,净化媒体的工作显得更加艰巨和无奈。在多管齐下限制不良信息泛滥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主体的媒介素养。因为环境、受众、行为三者间是相互决定的关系。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重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是受众对信息处理和整合的重要基础;是受众甄别、抵制和弃除不良信息,判断和传播良好信息的重要能力;决定着受众对犯罪信息传染性的“免疫力”。媒介素养教育,在国外部分国家已落实到学校教育体系中,在我国近几年成为研究热点,并在部分地区受到重视。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可起到“先入为主”的功效,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新时代青少年德育的重中之重,是终身教育的良好开端,是提高社会受众整体媒介素养的重要途径。媒介素养教育本身有着多方面的内容和意义,本文仅从犯罪模仿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以预防犯罪。国外在推行媒介素养教育之初,也多是强调抵制暴力、色情等不良传媒内容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本文拟在总结国外和港台地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中国大陆推行符合国情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犯罪模仿具有客观上的复制性,主观上的传染性,方向上的衍射性等,儿童期、青春期、青年期的青少年在犯罪模仿中凸显出不同的特性,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应具有不同侧重点。儿童期多为盲目复制犯罪场景,体现出犯罪模仿的复制性,因此要侧重于加强其传媒醒觉能力的培养;青春期多易受到因不良信息混淆了价值观念的是非判断,体现出犯罪模仿的传染性,因此要加强传媒批判思考能力的培养;青年期有更多的物质条件、时间和精力接触传媒信息,也有更多的表达自我的欲望,犯罪模仿的衍射性更加突出地体现了出来,因此,除了要延续巩固前两个阶段的能力培养,更需要注重健康的媒介创意传播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新三板”是对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的形象称谓,它是非上市非公众股份公司股份流通转让的平台,是上市资源的“孵化器
传媒在我们的公众生活,个人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传媒,因为我们需要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为传媒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带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变革。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传播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经预言,人类社会将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时代迈向体验经济时代”①。当今世界上,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相互交融,文化与科技的结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之一。它在植物体内含量较高,分布较广,是移动性极强的元素之一,主要呈离子态或可溶态钾盐形态,存在于生命最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钾可促进光能的利用
目的:对三例散发I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患者进行NFl基因检测。方法:提取3例患者及5名正常家系成员和100例无NF1家族史的正常人外周血DNA。PCR扩增NF
目的讨论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210例实施血常规的体检人员进行研究,分为A、B、C三组,分别实施静脉采血、末梢采血以及动脉
目的探讨脑卒中病人便秘的前瞻性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脑卒中病人随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病人只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宣教、饮食指导、
食品安全不仅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要民生和社会问题,而且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政府声誉形象的重要经济和政治问题,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
金钱债权的执行程序中,民事执行拍卖能使涉诉财产或者财产权变现价值最大化,既最大限度的满足债权人的债权,同时能维护债务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民事执行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虚假广告罪在刑法分则420多个罪名中,算是比较“冷门”的一个,想把这一罪名研究透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这一罪名很难写出有深度的内容。而且,无论从立法文件,还是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