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传统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序法与免提取荧光PCR法测定胃粘膜病变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结果,探讨免核酸提取荧光PCR法检测Hp毒力基因型的可行性,为Hp感染相关的胃粘膜病变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诊疗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病理科归档的306例胃粘膜病变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按照病理诊断分组,总共分成三个组。设良性胃粘膜病变为A组(包括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胃溃疡(Gastric ulcer,GU)及胃息肉(Gastric polyp,GP)),胃癌前病变为B组(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为C组(均为浸润性腺癌)。从Hp 23S基因保守区段,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及探针,通过曲拉通和蛋白酶K对核酸的快速释放,建立免核酸提取PCR法,对入组标本进行Hp检测,使之与传统PCR测序法对比。之后使用免提取荧光PCR法对Hp检出阳性标本进行毒力基因型的检测,以探讨不同胃粘膜病变间毒力基因型的差异。所有研究资料均经保定市中心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准许,并获得入组人员的知情同意。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χ~2检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疾病组与Hp毒力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率的比较采用OR(95%CI)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Kappa检验比较传统PCR测序法与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Hp的结果。结果:1.免提取荧光PCR法与传统PCR测序法比较使用传统PCR测序法,检测了306例标本的Hp,阳性173例(56.5%),阴性133例(43.5%);使用免提取荧光PCR法,阳性180例(58.8%),阴性126例(41.2%),两种方法Kappa值为0.81,一致性很高。与传统PCR测序法相比,免提取荧光PCR法在Hp检测中适用,提示免提取PCR法可应用Hp毒力基因型的检测。2.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Hp本研究共纳入胃粘膜病变患者的石蜡标本306例,男219例,女87例,男:女约为2.5:1,Hp检出率分别为:A组114例(63.4%),包括30例CNAG、57例CAG、12例GU、15例GP,B组33例(55.0%)、C组33例(34.4%),总体样本中Hp共检出180例(58.8%)。组间Hp检出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Hp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χ~2=9.000,P=0.003)及C组(χ~2=42.175,P<0.001),B组比C组的Hp更易被检测出(χ~2=6.435,P=0.011),差异在统计上有意义,提示随着疾病的发展,Hp感染率依次降低。3.免提取荧光PCR法检测Hp毒力基因型使用免提取荧光PCR法,对180例Hp阳性样本,分别进行cag A、ice A、vac A、dup A、oip A及lux S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cag A 90例(50.0%)、ice A 174例(96.7%)、oip A 144例(80.0%)、vac A 126例(70.0%)、dup A 51例(28.3%)、lux S 156例(86.7%)。其中ice A检出率最高,提示本研究中Hp阳性患者以感染ice A占比最高;组间及不同胃粘膜疾病间毒力基因型检出率的结果对比,均有显著差距,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Hp毒力基因型与不同类型胃粘膜病变的相关性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g A是本研究中B组疾病发生的危险基因型,cag A和oip A是本研究中C组疾病发生的危险基因型,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免提取荧光PCR法适用于检测胃粘膜病变中的Hp毒力基因型,且简单快速,容易操作,可用于比较不同地区Hp毒力基因型的差异。2.Hp感染相关胃粘膜病变与Hp毒力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且cag A基因型是本研究中Hp感染相关胃癌前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cag A及oip A基因型是本研究中Hp感染相关GC发生的危险因素。提示上述基因型可作为临床早期重点关注的指标。而且,cag A基因型可能在Hp感染相关GC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3.对感染Hp的胃病患者,进行Hp毒力基因分型,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对开展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