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抽绎出《孔子世家》五处疑窦进行考辨,欲通过“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五处疑窦以其在《孔子世家》出现的先后为序,分别为:孔子父母合葬疑案,孔子适周问礼于老聃疑案,齐景公适鲁问礼疑案,公山不狃召孔子疑案,孔子诛少正卯疑案。每条疑案之下,基本按下列结构:第一,归纳各家对此疑案不同的观点。第二,分条列出每一观点的具体说法:包括观点的提出者(按年代早晚排列),始载典籍的出处、原文内容。并归纳总结每一观点提出的理由,找出各家争议的焦点。第三,指出对诸种观点当如何看待:依据具体材料逐一辨析各家得失。第四,经过分析考证,得出自己的结论。对孔子父母合葬一事,通过综合分析各家观点,我们认为《史记·孔子世家》的说法可信度更高,其他诸如陈澔之说有“卫道者”的思想倾向,孙邃人之说忽视了语言文字本身含义,而梁玉绳、郭嵩焘等人的诠释皆属主观臆测;对孔子适周问礼于老聃一案,因以往学者多将孔、老会面局限于一时一地,强要把不同资料统一在一起,结果导致无法得出可靠结论,也使许多人由此错误地否定了问礼之事,其实孔子与老聃之间的会面不止一时一地,《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孔子适周问礼于老聃乃其中一次,其事可信,其入周问礼时间应在昭公十二年至昭公二十年期间;对齐景公适鲁问礼一事,学者多疑其伪,但疑古者迄今为止并未找到可以否定此事的确凿证据,相反在与孔子时代相去不远的汉代史籍中对此事又有明确的记载,并和《史记》其它诸篇互相呼应,在未取得明证的情况下,一些学者轻率的“不录”、“削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公山不狃召孔子一事,《论语》有载,又与《左传》互补,除个别细节如年岁有误,其记是基本可信的,反映了现实中孔子的作为,并保存了有关《古论》的宝贵史料,不能因主观原因而随意否定或刊除;关于争议最大的孔子诛少正卯一案,“实有说”与“伪造说”都有相当多的理由,但由于古文献的缺佚难考,对此事只能说停留在“怀疑”阶段而已,要肯定的说它是“伪造”,恐怕没有过硬的文献材料作为佐证,难以令人信服。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把以往分散的各类材料汇集一体,将围绕《孔子世家》的争讼做了系统梳理。二、结合新出土的先秦、秦汉材料以及人们对古史和古代文献的新认识,重新来评议前人的疑古之作,提出了更客观的看法。三、按类组织了大量文献资料,尤其注意借鉴现代论著成果,探讨各家观点得失,还原孔子本来面目,为今天研究孔子及为孔子立传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