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物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物流业如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其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效率是衡量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不断提高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生产效率,促进物流业在提质增效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是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从区域经济学视角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准确评价我国物流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物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现有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8-2017年物流业的相关数据,运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我国物流业效率进行总体评价和区域比较。在此基础上,以物流业静态效率作为因变量,以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等为自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构建Tobit回归分析模型,对物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我国物流业发展经历了探索与起步、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三个阶段。目前,我国物流业总体呈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持续增强等发展特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成本偏高、效率偏低、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从静态效率看,2008-2017年间我国物流业静态效率逐年升高,但与静态效率分解后的规模效率一样均没有达到DEA有效状态,而静态效率分解后的纯技术效率却始终有效。三大区域的静态效率及其分解后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态势,特别是上海、天津、河北等位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省(市)物流业静态效率明显偏高。从动态效率看,2008-2017年我国物流业动态效率呈现不断波动的趋势,2012年以来则表现出总体上升的态势;动态效率分解后的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高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则高于纯技术效率。三大区域物流业动态效率与全国总体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态势;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是影响东部和西部地区动态效率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则是影响中部地区动态效率的主要原因。我国物流业静态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我国物流业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产业结构的影响系数最大,政府干预对我国物流业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三大区域物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有较大差异,影响东部地区的主要是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现代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影响中部地区的主要是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水平;影响西部地区的主要是产业结构和政府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