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戏剧理论研究(1912-1919)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kwokh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革命犹如惊天的巨雷,劈开了旧中国的混沌黑暗,驱逐了罩在中国人民头上封建专制的阴霾,“民族、民权、民生”的黎明之声在中国大地响起。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呈现勃兴状态,社会思想解放,文化上百花争艳。民主风气的开创,带来了戏剧界一系列的改良运动。以上都为民初戏剧评论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适宜的社会和戏剧文化环境。在此大背景下,民初戏剧理论家们由于政治上的共同倾向,文学上的共同爱好、职业上的共同需要、人品与文品上的相互赏识,戏剧上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戏剧批评上的一致标准,形成了一个个剧论家群体交往空间。他们中西双重的教育背景、卖文为生的生存现状、勇于抨击社会腐败、提倡民主革命的政治观念、怀才不遇的坎坷遭际、亦新亦旧、亦商亦儒的混合人格特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注重戏剧理论与戏剧实践的紧密联系,于戏剧的编、演、度、评集于一身,形成了文学性与实践性兼备,时代性与批判性并存的编剧特色。近代报刊业的兴起与西学东渐浪潮的席卷,推动了剧论家们在身份职业、创作心态、创作形式、创作内容、理论水平、创作效果等方面的近代转型。他们在承继我国传统剧论征实精神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文论、剧论之精髓,不断追求创新与变革,于戏剧本体论、戏剧史论、戏剧功能论、戏剧改良论、戏剧音乐论、戏剧表演论、戏剧编剧论、戏剧观众论、戏剧批评论,甚至悲剧、意境、雅俗、角色、梨园历史、剧种、票友、脸谱等均有较为深刻的研究,形成了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的戏剧理论体系框架雏形。民初剧论家们强调戏剧的娱乐与社会功能兼备、文艺与商业价值共存,重视戏剧研究的理论性、实践性统一,提倡新剧亦诱掖旧戏,昆乱并重,追求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剧评标准。这一时期的戏剧理论研究水平较之传统剧论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并产生了代表我国戏剧理论研究史上最高成就的璀璨明珠——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和吴癯安的《顾曲麈谈》。总之,民初戏剧理论作为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影响了中国文学史、戏曲史、戏剧理论史的面貌,为中国传统戏剧理论批评的近代转型奠定了基础,其意义丰富而深远。
其他文献
本课题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背景下从后现代艺术产生的根源入手,全面深入地剖析当代摄影图像的表现形式、价值取向、主观表现及其审美价值,并以此作为理论根据,对摄影语言重新整理。
园林景观设计不应只停留在功能方面的考量,还要考虑到人的主观感受。而在对人的主观感受方面,环境行为学的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理论模型。本文从主客观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