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5岁儿童乳牙列龋病龈上菌斑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青岛市城市和农村5岁重度低龄龋病儿童和健康儿童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探讨龋病发生的微生物病因学机制,甄选潜在的龋病相关微生物因子,建立龋病预测模型,填补青岛地区5岁儿童乳牙列龋病宏基因组学研究的空白,为当地儿童龋病的预防和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共采集青岛市5岁儿童龈上菌斑样本63份。根据龋失补牙面数(dmfs)分为32例患重症低龄儿童龋的儿童(高龋组;dmfs≥6)和31例口腔健康的儿童(健康组;dmfs=0)。根据不同地理位置,将样本分为城市组32例和农村组31例。其中,城市的高龋组17例、农村的高龋组15例、城市的健康组15例和农村的健康组16例。对63份样本提取DNA基因组,扩增16S r RNA V3-V4区,进行双端测序,对比健康状态和地理位置对龈上菌斑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分析不同健康状态和地理位置来源的龈上菌斑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物种组成,筛选不同地理位置的与重度低龄儿童龋和健康的相关微生物,观察dmfs与种属水平微生物的相关性,采用网络分析来观察与龋病相关的微生物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建立龋病预测模型,进一步从功能代谢角度分析微生物在龈上菌斑中的功能特征。结果:重度低龄儿童龋和健康者的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康状态对龈上菌斑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地理位置,但不同地理位置来源的龈上菌斑微生物结构也存在差异(P<0.05)。整体上,在健康组筛选出相对丰度较高的健康相关微生物(P<0.05),在高龋组筛选出相对丰度较高的可疑致龋微生物(P<0.05),如普雷沃氏菌属、纤毛菌属、候选菌TM7、月形单胞菌属;其中,只在城市样本中筛选出的龋相关的微生物为候选菌TM7、普雷沃氏菌属和月形单胞菌属,而农村样本中没有显著的致龋微生物;整体上,城市样本中链球菌属、Actinobaculum和金氏球菌属的相对丰度低于农村,而消化球菌属和候选菌TM7的相对丰度高于农村;其中,健康组中城市样本的Actinobaculum、金氏球菌属低于农村样本,而奈瑟氏菌属和孪生球菌属高于农村样本;高龋组中城市样本的链球菌属和金氏球菌属低于农村样本,而孪生球菌属高于农村样本;网络分析显示与龋相关的微生物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dmfs与普雷沃氏菌属、候选菌TM7和月形单胞菌属呈正相关;ROC曲线模型显示种水平物种的预测价值更高,普雷沃氏菌可作为龋病预测标志物;在整体上,与高龋组相比,健康组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较高;与城市的高龋组和健康组分别相比较时,农村的高龋组和健康组中富集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结论:1、不同口腔疾病状态是决定菌群分布的重要因素,地域因素对正常儿童口腔菌群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作用。2、青岛市5岁高龋与健康儿童的龈上菌斑微生物多样性和结构存在差异,健康儿童菌斑微生物图谱结构较高龋患儿更为保守。3、青岛市5岁高龋与健康儿童的龈上菌斑微生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如普雷沃氏菌等细菌成分在两人群中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变化,其可能作为生物因子参与或代表了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菌群失衡。4、利用口腔菌群的菌谱变化特征作为生物学指标,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可用于检测城市和农村来源宿主口腔健康状态的通用龋病模型,为龋病的高危人群筛查、个体的口腔健康监测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基础。
其他文献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抑制糖代谢酶活性是控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筛选α-葡萄糖苷酶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活性的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发现卫矛科卫矛属植物爬行卫矛Euonymus fortunei(turcz.)hand.-Mazz.对二者均具有抑制作用。本课题以爬行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细胞空泡毒素基因(vacA)和血型抗原结合黏附基因(babA),进一步对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基因的羧基末端(cagA 3’)可变区和babA基因序列变异及进化特征分析,探寻致癌相关H.pylori亚群。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最终明确H.pylori菌株差异与胃癌风险的关系,以
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以非侵入性方式预测肺腺癌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突变状态和区分ALK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方法:(1)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9月期间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预测ALK
目的:胆囊神经内分泌癌(gallbladder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GB-NEC)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肿瘤。GB-NEC恶性程度较高,侵袭性较强,患者预后较差。但是目前对于GB-NEC的研究较少,该类肿瘤术前诊断困难,且治疗方案临床上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GB-NE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以提高大家对GB-NEC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
目的:肝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的根治性方法之一,然而术后5年的复发率高达50-70%,影响了其治疗效果。研究证实,微血管侵犯(MVI)是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对合并有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术后进行辅助性治疗,将会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本课题将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合并微血管侵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探究存在微血管侵犯的肝癌患者于肝癌根治术后行辅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抗肿瘤药物治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不同类型、不同曲张程度精索静脉的差异性变化,分析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血管病理变化规律,探讨VC发病机制和原理。方法:1.实验组: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男性科自2018-2020年行经外环口以下途径的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microsurgical varicocelectomy,MV)手术的患者,共25例,年龄19-35岁,中位年龄24岁,以术中获取的精索内
研究背景及目的: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指心脏的正常泵功能突然丧失,导致患者失去意识、呼吸及循环体征的急重症,若未迅速予以纠正,患者将在短时间内猝死。即使现如今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已广泛普及,CA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有所提高,但出院生存
背景膀胱癌是世界上第九大常见癌症和第十三大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发病率第7位,女性第18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RC)加尿流改道(urinary diversion UD)是具有进展高风险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局限于器官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标准治疗方法。虽然目前手术技巧不断进步、术前准备不断优化、围手术期护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未明显
研究目的:胎儿生长受限是常见的严重影响胎儿和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是围产儿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有研究表明胎儿生长受限者胎盘病理改变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但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实验通过研究胎儿生长受限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患者分娩前血清及分娩后胎盘组织中WNT2基因m 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探讨WNT2基因在胎儿生长受限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材料及方法:收集2018年08月至2020年12月于青岛
目的:本研究探讨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下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比较。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临床确诊为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