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消费伦理及其启示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环境危机的凸现使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与自然究竟是对立关系还是伙伴关系?人在自然中扮演或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地球环境恶化的根源何在?通过思考,人们发现,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是人类长期以来把自己当作大自然的控制者和主宰者,并把自然万物当作纯消费的对象而加以任意盘剥的恶果。因此,要想摆脱环境危机,人类必须抛弃这种人与自然对立的传统消费伦理观念和贪婪的消费方式,在崇尚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理念下,建构新的消费伦理,倡导新的消费文明。正是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先秦道家文化中关于消费的某些精神和价值取向,跟今天消费文明所倡导的人与自然万物和睦相处、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消费伦理思维是有一定的契合度的,值得深入发掘。要研究道家的消费伦理,必须从道家的哲学渊源——“道”谈起,这是因为道家预设的“道”不仅是其本体论的起源,更为重要的是,“道”还是道家人生论、价值观的源泉,而道家的消费伦理只不过是这些伦理思想在其消费行为上的道德反映。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道家的以“道”为中心的形而上学是带有本体论色彩的宇宙创生论,其最高的法则是“自然无为”;其基本的价值观是“物无贵贱”与万物和谐。因此,用道家的以“天道”观“人道”的独特的社会伦理认识方法,从总体上来说,先秦道家的消费伦理是把“道法自然”之“自然”作为道家的消费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而把“无为”作为其消费伦理的实践态度,在此其间贯穿着道家的人与万物和谐、物无贵贱等价值观念,显现出道家人在“天人合一”理念下对“与道为一”的简静的消费人生境界的向往。然而,道家的消费伦理毕竟不是其人生价值观的简单重复,还有自己的独特内涵。这就是道家认为,人在消费中应“以天合天”、“以天待人”,既不能损害物的自然本性,也不能损害人的自然本性。所以,从这些总的和具体的消费观念出发,道家人在消费伦理思想上提倡“知止”、“知足”和“寡欲”,行为上支持人们“俭”与“不争”,反对“失性于俗,丧己于物”的庸俗消费伦理观,其根本目的是屏除一切消费欲望,追求人格的独立与精神的绝对自由,最终过一种简静、“返朴归真”和“与道为一”的理想生活。先秦道家的消费伦理在人与被消费的万物关系上,其基本运思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万物相统一,以追求和谐为至高价值目标,主张人与自然外物生死与共、唇齿相依。这就为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消费伦理的困境,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观念树立了榜样,在消费实践中突显出保护自然环境的实际作用,成为道家消费伦理独特的价值所在。不仅如此,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道家,其“知足”、“寡欲”和“俭”等消费观念对于减少自然资源耗费,实现可持续消费和反对拜金主义,建立生态环境效益和消费经济效益的统一都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其提出的“轻物重生”与“养性”的消费伦理学
其他文献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期,以社会互动和语言沟通障碍,狭窄怪异的游戏兴趣,刻板重复动作,强迫保持固定的生活环境方式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属于心理发育障碍中的广泛性发
伦理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它服务于特定历史时空中的人们,以实现那些人们的共生共存为其本质和目的,因而任何现实的伦理均带有着先天的历史性,是具体的和暂时的。历史时
道德重建是当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它既起因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所造成的现代与传统断裂的回应。现代性是每一个民族国家无法回避的命运,但西方原发形态
女贞子是我国传统的滋阴药,硒则是人体的必须微量元素,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两者在机体内的生物学功效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保肝、调节免疫、抗氧化及抗衰老等作用。因此,我们对女
审务督察是各级法院对本院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章守纪、改进作风等情况开展实地检查,并对正在发生的违法违规等行为进
报纸
企业营销质量作为一个考察客户满意度的标准,对于企业本身来说是一个极具参考的指标。因而,本文通过对企业营销质量的多层次分析,进而从营销因素层面进行分层探讨,最终得出合
栀子大黄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54例葛效友关键词急性软组织损伤栀子大黄散外治法笔者自拟栀子大黄散治疗人体不同部位的急性软组织损伤,均获良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
11月19日下午,首农集团双河农场副场长朱兴华出席第十四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专题论坛并发言。朱兴华介绍,北京双河农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农场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
报纸
本文探讨了近现代转型时期的思想家杜亚泉的主要伦理思想,及其对社会新秩序的寻求和意义世界重建的思想探索所具有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以近现代转型时期的中国如何进
“人为什么需要德性?”的问题,一直是道德哲学和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近代西方道德哲学一般都以某种人性假设作为探讨这一问题的出发点。但这种基于假设基础之上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