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淫羊藿为传统的补益类中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含有的主要成分为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等黄酮类成分。淫羊藿具有强筋骨,祛风湿,补肾阳的功效。临床常用羊脂油炮制淫羊藿,可增加疗效。对于淫羊藿炮制的研究,本课题组在之前的研究中,分别从中药活性成分吸收和代谢角度,揭示了“加热”在淫羊藿炮制过程中对淫羊藿活性成分的影响,揭示了淫羊藿炮制过程中“热”的作用与科学内涵。然而羊脂油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另一关键因素——“辅料羊脂油”的作用还未进行深入研究。因此,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炮制辅料羊脂油进行深入研究,对揭示油炙的科学内涵,阐明羊脂油增效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前期研究表明,淫羊藿经炮制加热后,其主要黄酮类成分更多的转化成了易于吸收的活性黄酮。深入研究表明,由于活性黄酮类成分的增加,其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与也有所增加并最终表现为生物利用度的提高。此外,相关文献研究表明羊脂油主要成分为具有脂肪长链和表面活性的脂肪酸类成分,此类表面活性剂可以和胆酸盐作用形成混合胶束作为药物载体,促进药物吸收。而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淫羊藿主要活性黄酮类成分在羊脂油的作用下,在人工胃肠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粒径较小的胶束。因此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提出假说:羊脂油可与人体内的天然生物表面活性剂胆酸盐共同作用,促使淫羊藿黄酮类成分自组装形成胶束,增加药物溶解度,改善药物吸收,最终达到增效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该假设进行研究论证。 (1)通过模拟人体内环境,研究在羊脂油的作用下淫羊藿活性黄酮及淫羊藿总黄酮胶束的自组装形成,结果表明形成了类球形且表面光滑的呈分散状态的胶束。研究了不同部位、产地、来源的羊脂油以及羊脂油中的主要成分对胶束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羊脂油作为炮制辅料的增效作用,促进淫羊藿黄酮的吸收奠定了基础。 (2)考察淫羊藿活性黄酮及淫羊藿总黄酮及其在羊脂油的作用下自组装形成胶束后的平衡溶解度,结果表明形成胶束后,淫羊藿活性黄酮及淫羊藿总黄酮平衡溶解度显著增加;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和Caco-2细胞模型对比研究了淫羊藿活性黄酮和淫羊藿总黄酮及其自组装形成胶束后的肠吸收渗透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Caco-2细胞模型中淫羊藿活性黄酮和淫羊藿总黄酮加入羊脂油自组装形成胶束后,吸收渗透系数显著提高,外排比率(PBA/PAB)下降。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中,加入羊脂油自组装形成胶束后:淫羊藿苷在十二指肠、空肠、结肠段的肠壁表观渗透系数与不加羊脂油相比显著增加,宝藿苷Ⅰ在十二指肠、空肠段肠壁表观渗透系数显著增加,淫羊藿总黄酮中的淫羊藿苷成分在十二指肠、空肠段的表观渗透系数显著增加。结果证实,淫羊藿活性黄酮和淫羊藿总黄酮自组装形成胶束后肠道吸收增加。 (3)采用药理效应法对比研究了淫羊藿总黄酮及其在羊脂油作用下自组装形成胶束后的药动学参数,选择氢化可的松肾阳虚模型,以SOD和MDA为检测指标,建立体存生物相当药量-时间关系,并最终得到药动学参数。采用HPLC-ESI-MS方法对淫羊藿苷、宝藿苷Ⅰ及其自组装胶束在体内吸收后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淫羊藿活性黄酮和淫羊藿总黄酮自组装形成胶束后,其在动物体内的AUC(0-t),AUC(0-∞),Cmax与原形药物相比均显著提高,淫羊藿活性黄酮和淫羊藿总黄酮生物利用度提高,体内吸收增加,进一步阐释了炮制辅料羊脂油增强淫羊藿温肾助阳作用的机制。 (4)注射氢化可的松造“肾阳虚”证大鼠模型,考察大鼠体征、体重、体温以及大鼠睾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病理切片,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睾酮和皮质酮含量。结果表明各给药组大鼠相对于阴性对照组,体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精神状态略差,自主活动次数减少。淫羊藿活性黄酮和淫羊藿总黄酮自组装形成胶束后,血清睾酮和皮质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和大鼠睾丸病理切片形态也有一定改善。结果阐明了羊脂油对淫羊藿活性黄酮和淫羊藿总黄酮温肾助阳作用的增效作用和机制。 综上,本文模拟了淫羊藿活性黄酮和淫羊藿总黄酮自组装胶束的形成,从整体动物、组织、细胞等不同水平,多层次研究了羊脂油对淫羊藿活性黄酮温肾助阳作用的增效作用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