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坦赞铁路是东非交通的一条“大动脉”,自1975年建成以来,一直为坦桑尼亚与赞比亚两国人民的交通出行、货物运输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中国援非的大型工程之一,它也是中非关系史上难以磨灭的丰碑。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推动着中非间的深度合作,坦赞铁路这一最早的援建项目开始为纪录片创作者们所关注,并衍生出一系列相关题材的纪录片,或主要展现其作为交通载具的现状,或注重描述建设的历史经过,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逐渐成为独具特色的纪录片体系。本文通过研究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中的叙事的架构与特征,从而注重挖掘并分析境外创作者在纪录影像中是如何借助“坦赞铁路”这一主体建构中非形象,而中国的创作者又是如何用纪录片向非洲大陆传递着理念与文化,如何通过影像突破跨文化传播中的桎梏,实现中非文明的交流互动并取得双向的认识与理解。论文的主体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注重分析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的叙事视角。作为富有人文意义的影像主体,坦赞铁路题材纪录影像的时代特征和主题诉求虽不尽相同,但这些内容都要依托于创作者籍由视听的“叙述”。随着观察角度的改变,纪录片表现上将产生较大差异。文中主要从单一、多重与全知三种视角形式,挖掘出被赋予不同意义使命的赞铁路题材纪录片在各自的叙事过程中呈现出的主要特征。第二部分深入探究了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的叙述策略,也就是在确立坦赞铁路这一叙事主体后,“如何说”的问题。相比于一般的工程题材纪录片,创作者对于坦赞铁路的叙述更倾向于在此基础上的情感价值与人文关怀,作为一条横跨的东非与中南非的大干线,铁路所涉及的地理空间中必然蕴含着对于非洲的想象以及附带在地理之上的人文历史与生态景观。坦赞铁路题材在创作与审美上有着其独属的艺术表现与感染力。第三部分集中剖析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的主题与意义,通过创作者们的主观重构,在不同时空中,围绕着坦赞铁路这一主体的诸多故事被赋予了意义,而这种对无机质的阐释与引申提供了深刻地影响着银幕外观众的想象空间。从而在各个层面上丰富了人们对非洲场域的自由想象。通过坦赞铁路题材纪录片中叙事相关的多方面探讨,能够发现创作者价值取向与意义诉求的不同,会使得影像中构建的坦赞铁路在视角、策略、主题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但创作者在视听上所选取的不同叙述方式却又无比切合于各自在影像所要诉诸的形象与主题,他们凭借自身对于坦赞铁路的认识与理解,构建出了具有人文内涵与传播影响的视听谱系,为构建非洲影像体系贡献出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