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终实施者。教师的知识体系作为从事教学活动所必备的资源,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到课程改革的进程。根据教师知识的相关研究,教师的知识体系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教师理论性知识以显性的状态储存于书本与文献之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与听讲座等形式获取,并成为教师所“倡导的理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则是以隐性的状态潜藏于教师日常教育实践中,是教师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基础之上形成的个体知识,是主导教师教学行为的实际“运用的理论”。课程专家施瓦布指出,在新课程改革中较多运用是片面地自上而下地推广“理论样式的话语,”而教师们的“实践方式”的话语与知识几乎处于“濒死”的状态,教师们只能被动的接受课程专家所传授的知识,陷入“知识不被我所用,我却只能被其掌控”的境地。关注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是重塑教师话语权利,是证实教师个体的存在,并为其找到安身立命的依据。语文是中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学科,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改的最终实施者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要突破语文课程改革瓶颈,就要关注带有普遍性的教师个体,关注他们身上所“携带”的实践性知识,因此无论是对教师个体的成长而言还是对课程改革的总体进程而言,语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都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研究方向。本研究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一位普通农村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质的研究范式下的叙事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观察H老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倾听H老师诉说的教育教学故事,来挖掘与分析潜藏于日常教学实践中的实践性知识,并探讨其教育实践性知识的表达方式与生成发展途径。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问题的缘起,对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研究对象的确定,并阐释了该研究所期待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以知识论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从后现代知识论的视域中探析了教师实践性知识产生的缘由,阐述了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的概念,并分析了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的特征;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叙述了发生在H老师身上的语文教育故事,探析了隐藏于日常教育实践活动之中的实践性知识的具体内容,以及何以传达出其语文教育实践性知识;第四部分回顾了H老师的生活教育史,从其独特的个人生活教育史的角度去考察语文教育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发展途径,得出个人信念、重要他人、关键事件、效仿名师、行动反思五个因素推动了H老师语文教育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最后部分是思考与反思,包括对H老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的思考以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思考,关于叙事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