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因素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45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评,测评工具包括: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贝克抑郁量表(BDI-1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
结果:(1)相关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向与抑郁呈负相关关系,神经质与抑郁呈正相关;(2)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向对抑郁存在负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对抑郁存在正向预测作用;(3)分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在客观支持与抑郁间存在调节作用,在低自我效能感水平,随着客观支持的增高,抑郁水平降低趋势明显(4)中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观支持在内外向与抑郁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主观支持在神经质与抑郁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主观支持与抑郁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客观支持在内外向与抑郁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5)通过模型比较,初步建立了人格、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的理论关系模型。
结论:(1)主观支持、客观支持、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向对抑郁存在负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对抑郁存在正向预测作用;(2)自我效能感在客观支持与抑郁间存在调节作用;(3)主观支持在内外向与抑郁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主观支持在神经质与抑郁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在主观支持与抑郁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客观支持在内外向与抑郁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4)人格中的神经质对抑郁的直接作用大于内外向对抑郁的直接作用;(5)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对抑郁的直接作用相差不大,在低自我效能感学生中,客观支持对抑郁亦发挥了重要的缓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