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识教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学开展了文化素质教育,大学教育在强调以知识为本中逐步走向突出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然而,通识教育理念听起来非常诱人,但是具体涉及到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方面却困难重重。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过去践行或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课程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重新审视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开设的理念以及管理,并借鉴国外高校先进办学经验,将使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走出困境,走向理性与科学。本文以系统的分析方法为主线,采用文献分析、历史研究、理论论证、案例比较等手段,以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通识教育课程为研究对象,以通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内容,主要探讨了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的概念与理论渊源,高等学校中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模式,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困境等内容,最后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分五章,具体内容为:第一章绪论:主要交待了本课题研究的缘起、意义、内容、对象与方法以及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等几个概念的界定;第二章大学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的理论溯源:主要介绍了与通识教育、通识课程相关的理论,具体介绍了自由教育、人本主义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等理论,并阐述了这些理论与通识教育、通识课程的关系;第三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分析:介绍了通识课程的四种类型,它们分别是核心课程、经典名著型课程、分布必修型课程和自由选修型课程;第四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困境:分析了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如通识教育定位不明确,通识选修课难以实现通识教育的目标,非正式的通识教育课程难以发挥作用等。第五章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本章针对第四章中提出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困境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反思,完善通识教育课程内容,设置通识教育课程的专门组织机构,加强教学方式的改进,注重非正式课程的建设以及开发适合各校本身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