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拟剧理论认为社会生活类似于一场舞台剧,人们是演员,交往场所是表演的舞台,每个人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来展示身份和意图。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个人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自我。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主力群体,个性鲜明,喜欢追求潮流,勇于尝试,并通过网络表达情感。短视频应用的普及和便捷性吸引了大量用户,同时也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和表达的重要场所。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为基础,采用虚拟民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剧理论认为社会生活类似于一场舞台剧,人们是演员,交往场所是表演的舞台,每个人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来展示身份和意图。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个人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展示自我。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主力群体,个性鲜明,喜欢追求潮流,勇于尝试,并通过网络表达情感。短视频应用的普及和便捷性吸引了大量用户,同时也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和表达的重要场所。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为基础,采用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在短视频中的自我呈现行为,包括自我呈现的表演舞台、表演形象、表演策略、自我呈现动机和过度沉迷短视频平台所带来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在表演舞台方面,了解自我呈现的舞台特点是研究大学生在短视频平台中自我呈现的前提。与传统人际传播不同,新媒体时代下自我呈现本身需要一个场域空间的依托,抖音短视频平台提供了新的表演舞台,大学生通过身体在线的表演方式和虚拟表演道具(文本、音乐、滤镜)增强了视频内容的表现力和吸引力,以更有创意和艺术化的方式展示自我,塑造个人形象和故事,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共鸣。在自我呈现的形象方面,研究发现大学生发布的视频内容可分为生活分享、技能展示、潮流时尚、美食分享和知识传播五大类。这类视频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媒介形象,大学生通过展示热爱生活、幽默自嘲、认真学习和工作、丰富情感等形象来塑造个人角色,并在自我呈现过程中采用印象管理、观众隔离、虚拟剧班和角色期望等表演策略来展示理想化的自我形象。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条件。内部动机包括满足心理需求、社交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外部条件包括媒介技术的发展、视觉化图像和平台精准营销等因素。短视频平台为大学生展示多样化的自我形象提供了表演舞台,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个体身份焦虑和隐私泄露的问题;不同剧班形成的品味区隔可能阻碍社会共识的形成;过度沉迷于虚拟符号构建的自我媒介形象容易让大学生陷入消费主义陷阱。因此,大学生需要正确对待短视频平台,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其中;平台方面应加强内容审核,打击低俗和违规信息,提供有益内容,共同促进网络环境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深度学习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以实现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应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强调教师以大单元为载体,整合语文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体现语文教材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因而研究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对此,通过阐述深度学习的意蕴及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定义及难点,进而探究深度学习在小学
<正>《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百分数从数与代数领域移到统计与概率领域,以突出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凸显统计量的育人价值。一方面,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大量的鲜活素材,学生对此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是建立在分数的基础上的。所以,百分数的教学可以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跳出对分数的量与率的理解,充分感悟百分数有利于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是小学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技能以及逻辑思维技能,同样也能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综合素质。因此,小学语文老师在教授的过程就需要重视语文学科大单元教学,才能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能够有效提升。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在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在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方面均有所不足,需要教师切实地予以引导和帮助,促使其在数学学科知识内容及核心素养两个方面获得同步成长。在此过程中,大单元教学理念及方式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可以发挥较为可观的积极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能力之余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育,进而为其实现全面可持续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为此,如何更加切实地把握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内涵
从过去到现在来看,语文学科都在小学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对于考试需掌握的知识,还是对于我们学习完相关知识之后的应用实践来说,语文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然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语文教育的长远发展,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随着时代的改变,语文教师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基于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就是一
<正>在“思·辩”课堂中,如何寻找到合理的“思·辩”点十分关键。依据对数学概念的具体分析,在概念学习中如何寻找相应的“思·辩”点,并组织有效的“思·辩”?笔者从概念名称、概念例子与概念属性这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寻找相应的“思·辩”点,并组织教学。一、“因名生疑”,从概念名称入手进行“思·辩”数学概念名称往往包含了一定的概念属性,
<正>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一课是在学生认识分数和比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有的学习"数"的经验对于本课的学习有一定顺应作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比等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利率、利润、折扣等问题,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2~83页。课前思考:教材在编排“百分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时,从生活实际问题入手,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突出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从生活素材引出数学知识的理念。
科学的内涵及本质就在于主动探究。对于幼儿园而言,为了提升幼儿的科学意识,需要通过各种探究式的科学活动,积极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作为教师,怎样组织、引导幼儿自主科学活动,并通过科学活动切实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是亟须深入思考与探索的问题。通过捕捉兴趣、引发探究,提供材料、激发探究,贴近生活、自主探究三个方面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正>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丰富的素材,但有时过多过泛的素材,往往会因为忽视素材本身的结构,以及素材之间的关联和分层递进,而影响学生对百分数概念本质的理解。如何在选用简单的素材上讲出富有思考的课呢?怎样让学生明确百分数既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从而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