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法与语用界面或互动关系现已成为语用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也是尚未解决的一个理论问题。文献研究表明,当前语法与语用界面研究存在明显的欠缺,并具体表现为后格赖斯语用学形成的语境论对语法规约的忽视和语义最简论对语法规约的解释力不足,其根本问题是缺乏对语法与语用之间互动关系的本质认识。而且,当前关注语法与语用关系的西方理论多集中探究英语现象,对汉语现象鲜有论及。同时,汉语语法的语用研究较为零散,系统性和理论化尚待加强。因此,本研究以对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相关文献的梳理为起点,具体指出当前理论研究中的问题与局限。采用从语料库中提取实例进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展开对语法与语用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论探究。在对语法和语用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建构“选择与顺应”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理论框架,并基于这一理论框架结合汉语时态、语态和语气三个核心语法范畴相关语言现象的使用对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分别加以论证。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分析,如何界定什么是语法,什么是语用?语法与语用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2)基于语法与语用的内在联系,如何在理论层面阐释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3)根据建构的理论框架,如何在实践层面解释汉语中时态、语态、语气范畴体现的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基于对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语法在历时层面上体现为语用法语法化的结果,而在共时层面上体现为意义的编码资源系统(coding resource system);语用在历时层面上体现为推动语法化进程的动因,而在共时层面上表现为(语法)选择与(意义)推论过程(choosing and inferencing process)。语法与语用在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上存在互动关系:在历时层面上语用顺应于语法;在共时层面上,语法顺应于语用。2.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揭示了规约性与意向性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决定了语法作为规约化的意义编码资源系统为语言的使用提供选择,而语用顺应于交际意向决定了从语法资源系统中做出选择,在语言使用的层面体现为“选择”与“顺应”关系。因此,“选择与顺应”观更加合理地解释了语法与语用之间的互动关系。3.汉语时态、语态和语气三个语法范畴在使用中体现了语法与语用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具体表现为:(1)汉语的时态系统包含诸多时制和体态语法标记,对这些语法标记的选择就是顺应于交际意向对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的选择。(2)汉语的语态系统包含主动语态、中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其中,中动语态在形式和意义上兼具主动和被动语态的部分特征,对不同语态形式的选择受不同施受关系表达的交际意向制约。(3)汉语的语气系统由句式、语气词等语法形式构成,对语气形式的选择体现为顺应于说话人表达“语用情态”的主观态度和立场。可见,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体现在,对诸多语法现象的解释离不开语用因素的参与,对语法形式的选择即是语用顺应的过程。本研究的贡献在于:评判并统合国内外关于语法、语义、语用互动关系的理论认识,创新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的研究视角,并据此提出了“选择与顺应”理论观,对推动该领域,尤其对开展汉语语法与语用互动关系研究朝系统化方向发展具有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