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外经济贸易环境的日趋复杂,全球经济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格局态势。当前,因新型国际产业分工的不断发展,全球价值链已俨然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从2008年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逆全球化的显现、工业技术革命的突破、产业间的资本回流等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致使中国制造业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近几年来,因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程度的不断细化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对价值链中高增加值、高技术环节的牢牢掌控,使得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在价值链上的关键核心生产环节缺乏绝对的领导地位以及话语权。故本文将以“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战略作为研究背景,深入分析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后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并以全球价值链作为中介进行系统研究,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能否得到有效的提升,对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理论意义以及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实问题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现状进行测算分析,寄希望于新型国际分工可以为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以及新动力,以便顺利找到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路径。本文将主要研究的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对关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嵌入位置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等相关国内研究文献进行阐述分析,提出本文将要着手解决的问题。第二,阐释全球价值链理论、增加值贸易理论,并基于此阐述产业国际竞争提升的影响机制。第三,基于库普曼对总出口增加值的分解模型和两个价值链测度指标,对产业在GVC中的参与度和分工地位进行测算,并依次从整体、分行业以及按技术高低分类的中国制造业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出发,深层次的分析比较了中国制造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第四,结合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分工下的测算以及变化趋势分析,并基于融入全球价值链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影响作用机制,构建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模型对融入全球价值链能否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论证,建立了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参与指数与地位指数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是否具有推动作用的实证分析模型。第五,根据1995-2014年二十年时间里中国制造业在GVC下的参与程度和分工地位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并结合相对应的实证分析结果,得到中国制造业顺利实现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并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以及国内外的产业发展环境,提出制造业在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顺利提升竞争力优势的政策启示。本文运用多种研究分析方法,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论: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其细分行业参与GVC的国际分工程度特别深,而且长期以来参与度都保持在世界前列,参与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层次在不断上升。但是中国制造业的GVC国际分工地位相比欧美发达国家却相当的低,在1999-2014年间的国际分工地位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右偏“V”型的发展态势,2003年以后制造业整体上表现出不断向上游攀升的势头。另外,中国制造业在融入GVC的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行业技术高低上的异质性,行业发展表现出“中低技术高端嵌入,高技术产业低端嵌入,制造业整体向GVC高端攀升迈进”的发展变化趋势;同时,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程度的高低与其国际分工地位高低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即一国的参与程度高低,对国际分工地位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影响,也表明在地位指数和参与指数之间并没有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为顺利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以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为中介建立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随着制造业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国际分工地位逐步提高,将有效推动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但是如果一昧地加大对外改革开放力度,广泛地参与GVC国际分工体系中的每个生产环节将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研发投入、出口规模以及行业生产水平的加深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必须依靠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发创新来提高产业在GVC中的分工地位,进而顺利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行业的异质性对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存在很大的影响,高技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要比中低技术对国际竞争力的促进效果显著,而且以零部件贸易结构为主的制造业相比半成品而言,对国际竞争力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以及参与度作为研究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一个新视角,先系统地分析当前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其细分行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下的发展情况,并将其是否能推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进行实证分析,同时还将制造业按技术高低以及中间品贸易结构进行分类来分析行业异质性对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