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为研究对象,以网络经济时代为研究背景,试图通过应用相关的企业战略理论,得到一个分析竞争优势可持续的理论框架。该理论框架的构建、分析和应用,是多种主流理论分析的结果。理论的原始架构直接来自企业战略领域中著名学说资源学派的代表性著述《竞争优势的奠基石:资源学派的观点》。以这篇著述为基础,本文分别讨论了竞争优势保持持续的四个条件。对这些条件的讨论,一方面丰富了原始文献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拓宽了竞争优势思想在各种相关的战略理论和我国企业在“入世”制度背景中的应用范围。具有启示性意义的是,本文在用当代管理学理论论证这些保证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条件的同时,还在相关的各章辅以相关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认识所讨论的各章主题;此外论文将创新作为这些经典条件的动力机制,并在最后引申出有关企业竞争优势和公司治理的探索性关系结构和企业信用作为后续条件的研究结论。 全文共分为七章。前两章主要是对论文的研究对象、思路、依据、文献和分析框架的由来进行说明。其中主要讨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网络经济作为研究背景的基本因素,企业战略和经济背景的关系,以及对研究文献的重点解读,得到诸如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是牵涉到生成和持续的两个方面,持续的动力不仅仅是条件,还有动力机制等要素,最后得到论文进行分析的基本框架是竞争优势的来源、获得、必要条件、动力机制和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讨论企业资源的异质性问题。这是文献提供的竞争优势可持续的第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分析发现,异质性条件的确是企业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重要条件,这个条件对中国企业的应用虽然明显,但对于处于经济改革洪流中的国有企业来说,其实不是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但是,在突出竞争优势的这个条件时,可以得到诸多有益的研究结果,它是企业竞争优势生成的基础。没有异质性条件,就谈不上企业竞争优势问题。 第四章讨论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即资源的不完备流动问题。资源不完备流动的内涵是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处于一种市场信息和内在组织能力皆不对称的行为模式。这种信息和知识的不对称性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是长期而不是短期的市场行为。但是,如何创造这样的不对称状态是本章讨论的重点。当企业开始具备资源不完备流动的条件时,企业竞争优势的动态特征开始显现出来。从而单一一的竞争优势生成过渡到竟争优势持续的动态问题。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章讨论了国有企业如何获得竞争优势,以及持续已有竟争优势的问题。 第五章专门讨论文献提供的事前限制竞争和事后限制竞争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得以持续的必要条件。这两个条件的实现实际上有相当的难度,而且部分内容似乎和前面两个条件有重复的地方。事后限制竞争就是企业如何使生成和得到的竟争优势短期内不被侵蚀,因此,限制竞争是必要的。但实际上这样的竞争行为不容易实现,特别在开放性的网络经济条件下,这样的难度更大。同理可以得到事前限制竞争的类似研究结论。由于限制竞争潜在的和制度安排相冲突的可能性,在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在将竞争优势转变为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时的困难更大,我国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在入世的制度框架下,重新设计事后限制竞争和事前限制竟争的制度工具。 第六章是讨论竞争优势持续的动力机制问题。本章将这样的机制归于提供微观主体发展动力的创新。通过解析创新的基本内涵、形式,得到了创新和本文关于企业竟争优势的关系结构图,这种关系结构有助于开展后续研究。离开了创新,企业竞争优势的四个条件都只是静态的条件,难以达到动态的持续竟争优势阶段。本章最后给出了将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和公司治理相结合的经验描述结果。 第七章是对本文研究结果的陈述,主要包括研究概述、结论和启示。研究结论主要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只有竟争优势的可持续才是企业长期在市场中竞争制胜的原因,而且企业竞争优势逐渐成为企业可控的无形资源的函数关系。企业的竞争制胜本质上是满足四种企业可控资源的条件,它们分别是经典文献中证明有效的资源异质性、资源流动的不完备性、事后限制竟争和事前限制竞争。以此为基础,文章尝试给出了以创新为动力,条件集合为支撑体系,借用波特国家竟争优势研究结果命名的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的“钻石模型”。研究的启示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企业竞争优势可持续的动力和公司治理的关系,二是企业竞争优势在持续中潜在的企业信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