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文献整理、理论探讨、临床研究和统计分析等方面对百会穴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相关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和归纳。 缺血性脑中风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局限性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梗死),中医学将其归属“中风”“卒中”“偏风”“偏枯”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脏腑阴阳严重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其病机为正气不足,风邪入中:内伤积损,阴阳失调:痰湿内盛,蒙窍阻经:情志郁怒,五志化火等。现代医学对脑梗塞从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分型、症状等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讨论。认为本病是由固体、气体或液体的栓子沿着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向脑部供血的颈部动脉,阻塞管腔、阻断血流,脑动脉一但阻塞,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灌注,发生缺血,缺氧,导致神经元的坏死,造成意识障碍、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症状。中风多见于40~6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以其发病、死亡、致残率高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对该病的防治是重要的医学及社会课题。现代康复疗法是脑梗塞治疗的主流,如各种功能锻炼、药物、物理治疗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前对此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在复习现代医学研究和古代文献的基础上,对此病的病因、病理、研究近况、针灸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分析。 目的:观察百会穴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为缺血性脑中风治疗提供有特殊疗效的腧穴。 方法:本研究根据1995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缺血性脑中风诊断标准及中医分型标准,选取2004年6月-2006年3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病房诊断为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在临床观察中,选择了60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主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外关、曲池、足三里、解溪。随证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翳风、完骨,语言不利加廉泉、哑门、通里。大小便失禁加肾俞、次髎、大肠俞、关元俞、秩边,口角歪斜加地仓、颊车、内庭、太冲。治法:每次取百会穴及主穴4个配穴3个,除百会穴之外,各穴轮流使用。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取1.5~2寸毫针进行治疗,百会穴为平刺0.5~0.8寸,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其余也均为平补平泻法。针刺得气后接上电疗机,电流波型用疏密波,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