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和评价应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hysiological anchorage Spee’s-wire system,简称PASS技术)结合压低辅弓的方法矫治青少年高角深覆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的14例青少年高角深覆合患者,纳入患者均为安氏I类或安氏II类错颌畸形,临床表现为牙列拥挤和(或)上颌前突并伴有深覆合的病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减数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的方法来解决拥挤和(或)前突,应用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结合压低辅弓的方法来进行深覆合的矫治。对患者应用压低辅弓打开咬合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打开咬合后关闭拔牙间隙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分析这两个阶段患者前牙覆合的变化情况以及相关支抗磨牙的受力位移情况。结果:14例患者在未增加任何辅助支抗措施的情况下,排齐前牙后,应用压低辅弓将前牙覆合打开至正常水平,到关闭拔牙间隙前所用的时间平均为9-16个月。通过测量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我们得到如下结果:1、前牙覆合OB(mm)由5.36(mm)变为3.13(mm),前牙由深覆合变为正常覆合范围,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1r(U1r为上中切牙阻抗中心)-PP(mm):上中切牙的阻抗中心到上颌腭平面的距离由17.11±2.99(mm)变为15.28±2.57(mm),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前牙实现了龈方压入;L1r(L1r为下中切牙的阻抗中心)-MP(mm):下中切牙的阻抗中心到下颌平面的距离由28.20±1.81(mm)变为25.43±3.55(mm),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前牙实现了龈向压入;2、上中切牙牙轴与PP平面的前下交角矫治前后无明显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中切牙牙轴与下颌平面的后上交角矫治前后略有变化,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上下前牙未发生明显唇倾。曲面断层片可见前牙牙根无明显吸收;3、作为支抗的第一磨牙,矫治后虽然略有伸长,但是前后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压低时支抗磨牙受到向远中倾斜的力矩,但是矫治前后磨牙的角度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统计学结果显示矫治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压低辅弓进行前牙压低时,支抗磨牙会受到向远中倾斜以及伸长的力矩,所以支抗磨牙会向后倾斜以及略有伸长。在应用压低辅弓期间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支抗牙数目(将第二磨牙纳入,和第一磨牙共同作为支抗牙)以及患者自身具有的咬合力来对抗一部分支抗磨牙的伸长及向远中倾斜的力矩;4、FH-MP(°),SN-MP(°)以及Y轴(°)虽然压低前后略有增加,但压低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FH/AFH矫治前后没有发生明显改变。Ar-Go(mm),Go-Po(mm)与矫治前相比,有明显增大,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PASS)结合压低辅弓矫治深覆合的方法,对高角深覆合的青少年患者具有独特优势,纠正其深覆合问题有效,能够有效地实现前牙压低;后牙的伸长及向远中的倾斜与前牙压低相比较少,主要以前牙压低作用为主。因青少年的颌骨具有生长发育潜力,即使支抗磨牙受到向远中倾斜及伸长的力矩,也不会使高角青少年深覆合患者的下颌平面角(FH-MP)增大,下颌平面不会发生顺旋,面型不会继续恶化。压低辅弓不会使前牙发生明显唇倾以及牙根吸收。支抗磨牙受到向远中倾斜的力矩,还可以为进行拔牙矫治进行前牙内收的病例储备支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