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胰岛素用量较大,短期降糖效果理想,长期各项指标的控制情况报道有限,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近年来,基于肠促胰素的新型降糖药物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热点,西格列汀通过抑制DPP-4对肠促胰素的水解使GLP-1浓度升高,GLP-1通过多种机制发挥降糖作用。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长期胰岛素用量较大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及体重指数的控制情况。(2)西格列汀对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及联合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5例,30-60岁,性别不限,病程5-10年。单纯使用稳定剂量胰岛素(剂型不限)治疗6个月以上。按每日胰岛素用量分为两组:A组60例(日胰岛素用量50-78U),平均60.24±6.74U;B组65例(日胰岛素用量12-48U),平均37.94±6.62U,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测量血压、身高及体重,计算体重指数。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清胰岛素及C肽水平,记录患者近6个月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体重改变情况。选取A组中HbA1C>7.0%的患者40例。所有患者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100mg/d早餐前口服,治疗12周。测定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量血压、体重,计算体重指数及每日胰岛素用量。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 A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体重指数均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空腹血清C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体重增加及低血糖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加用西格列汀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体重指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2.5%。结论:1、大剂量胰岛素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不利于体重控制。2、大剂量胰岛素可能不利于血糖及血脂的控制。3、大剂量胰岛素加用西格列汀有利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4、大剂量胰岛素加用西格列汀有利于血脂及血压的控制。5、大剂量胰岛素加用西格列汀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体重,低血糖风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