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识教育是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因为在传统专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大学培养的人才逐渐表现出知识面窄,能力结构不合理,社会适应性差,创新素质欠缺等一系列不适合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不足。通识教育正是弥补这些不足的良好选择。通识教育既是一种崇高的教育理念、思想、价值;另一方面,它又是指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做准备的那部分教育,是以通识课程为主题的非专业教育。它具有导向性、价值性、必需性及实践性等特点。实施通识教育势在必行。首先,现代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高度综合并向纵深发展,这一趋势要求现代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其次,职业岗位的频繁变化与终身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也要求现代大学积极实践通识教育。第三,从国家发展以及减少本国人才外流的角度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也是很有必要的。面对这样的形势,现在越来越多的院校通过各种方式实践着通识教育,其中,设置通识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的一种有效、直接的方式。通识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目标而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具有通识性、综合性、多样性、民族性与国际性等特点。本文以通识教育课程为基本研究领域,以内蒙古自治区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10所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其通识教育课程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各高校中通识教育课程的体系己初步形成,但同国家、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和其他保障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许多院校对通识课程设置的基本理论把握不力;在课程内容方面,存在明显的知识化倾向并过于偏向应用性和专业化,缺乏体现综合、贯通的跨学科课程;课程结构方面,“两课”、外语、计算机和体育所占比例过大;在课程类型方面,必修课比例偏大,选修课比例偏小,学生自由选择度低,课程类型僵化,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忽视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开发;通识课程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组织与领导,缺乏通识课程领域的统一划分标准,通识课程学分分配也不尽合理。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借鉴国外通识教育的经验,并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本文分别就通识教育的理论建设、法规建设、目标建设和实际操作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对策。首先,要加强对通识教育及通识课程设置基本理论的学习,以素质教育理论来指导通识教育工作;其次,要建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用立法的形式明确课程的决策权利、各类型课程的合理比例、学分设置等问题,不断健全通识教育法规;再次,笔者尝试拟定了通识教育课程目标;最后,还从课程内容、课程类型、学分分配、修习制度等实践教学和管理角度提出了不断改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