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保护水源、土壤改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利用可持续等方面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物种资源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截止到2014年底,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729个,占国土总面积的14.9%,超过12%的世界平均水平。科研工作者和自然保护区技术人员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基础数据和管理文档。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已经满足不了保护区管理的需求。进入21世纪之后,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库软件技术发展迅速,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其中构建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是常见而高效的方式之一。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科学、高效管理,各国政府及相关组织相继建立了众多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数据库)系统,如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BGCI)、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GBIF)。我国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Chinese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System,CBIS),地方政府、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和自然保护区也纷纷建立了地区性的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如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8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保护区物种资源丰富,其中兽类34种,鸟类157种,两栖爬行类27种,软体动物30种,昆虫类279种;高等植物1760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Panthera pardus)、二级保护动物猕猴(Macaca mulatta)等。自成立以来,科研工作者、保护区管理人员等对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开展了持续的调查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本底资料和科研数据。但是,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满足保护区管理的需求,急需建立一种高效、便捷的保护区资源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为新的管理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国内许多地区、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信息化管理、数字博物馆相继建立,但相关研究在河南省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以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研发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旨在为该地区物种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同时为河南省和其他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管理提供参考和样本。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系统设计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掌握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开发流程与基本原理,确立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提出本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总体结构为基于B/S模式的三层分布式结构,即数据层、中间层和应用层。功能设计包括数据库管理、信息查询、论坛管理、系统维护以及专题管理5部分。数据库设计是系统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三部分。逻辑设计实质上是将抽象关系通过数据表表示出来。关系模型使用二维表来表示各实体之间的关系,由记录和字段两部分组成,其中每一行记录代表实体集中的单个实体,而每一列表示实体的属性。数据表设计首先要理清数据关系,分类储存数据,在建表时,设计好关键字,减少数据冗杂,选好数据类型,降低物理内存的浪费,以提高查询效率。界面设计以用户为中心,保持界面风格一致性高、系统界面导航良好、系统界面反馈迅速。2系统实现与维护根据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原则,在Windows 7系统中,利用XAMPP集成软件包,构建系统开发平台,借助Access数据库软件对太行山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数据进行编目,构建属性数据库。利用PHP、My SQL数据库等工具,以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开发了基于B/S的生物多样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动态在线更新、重点物种展示、学术交流、物种资源检索等功能。本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自然保护区的数字化管理,管理人员可快速准确地掌握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