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想应用处境化的理论对民初教会医疗活动做一整体性分析,说明处境与发展的关系。民国初年政治冲突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尤其是1922-1927年的非基运动,整个国内外局势都不利于在华教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开展。但当时国内民众对科学的需要,北洋政府对西医的认可和保护,加上各方面的经济援助,尤其是洛克菲勒基金的适时来华,同时教会自身为了发展在华的医疗卫生事业,也不断根据需要调整其内部政策,以融通各方面的因素,顺应特定处境,因之在1922年的反基运动之前,教会的医疗卫生事业还是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后来尤其是北伐战争期间,大批传教医师或离华,或由内地前往沿海地区,数家医院和医学院校关闭或停办,其他要麽有中国职员维持,要麽有中西职员联合运作,少数受革命军保护继续开办。由之得出结论:顺应时势则兴,逆流而上则亡;只有应对处境,才能谋求发展。
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导言,分概念界定,研究综述,选题意义及价值,创新与不足四个方面。
第二章是背景,主要说明民初基督教在华医疗卫生事业不仅有当时国际上的宗教大背景,近代西医科学发展的大前提,还有更为重要的国内社会的复杂处境。
第三章是关于新教在华医疗卫生事业的前期拓展,介绍教会的医疗卫生事业到民国前,由广州而上海,从沿海到内地,虽有阻力,但从总体上说,进展相当顺利,从建医院、设西医学校到公共卫生的初步开展,都因为其有效,才被人们认可接受。
第四章是主体部分,即民国初年的基督教在华医疗卫生事业。主要从民初社会的政治变动及其教会的应对策略,教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及教会医疗活动的特点做一分析。
第五章以胡美与雅礼会为个案,进一步透析教会医疗卫生事业是如何随时势之变迁调整其发展方略的。
第六章是对民初教会医疗卫生事业的总结,从积极性和消极性两方面总结其影响,从整体上得出其处境与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反射发展与式微的中国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