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较快发展,信用评级机构的业务量不断增长、评级方法与评级指标体系的建设日趋完善,在我国金融市场、国内与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信用评级机构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企业信用评级数据,使得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得以开展。在信用评级机构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实力、所处行业的特征、股东背景、经营状况等,而其中一些因素又都要或多或少地受到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波动,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必然要受到来自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和金融市场波动的不同层面的影响,那么,信用评级机构对相关企业评定的主体信用等级是否存在类似的变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此外,信用评级机构近些年来每年都会对企业的主体信用等级进行调整,加之近两年一些信用事件的影响,使得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对于企业信用等级的调整愈加关注,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针对所要探讨的企业信用等级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相关关系问题,本文首先从经济周期理论、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企业经营绩效与经济周期波动、企业信用等级与经济周期波动这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本文对以往主要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简要综述。在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方面,国内外文献普遍认为金融系统具有顺周期性,其中大部分研究是以信贷市场为研究对象,只有少量研究涉及其它行业。考虑到债券市场与信贷市场本质上具有相似性,因而可以认为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我国金融系统仍然具有顺周期性。在企业经营绩效与经济周期波动方面,国内外多数研究认为企业经营绩效与宏观经济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企业信用等级与经济周期波动方面,由于国外债券市场发展较早、信用评级机构相对成熟,相关研究在多年以前便有所开展,其中一些研究发现企业信用等级的变动存在一定的趋势性,并且认为越来越严格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可能是导致这一变动趋势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些研究则在不同的样本数据中发现了不同的结论,进而对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我国的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在最近几年才发展到一定的规模,相关研究所涉及的范围仍然有限,只有少数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关的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文献。对于企业信用等级,本文从企业信用评级的基本特征(包括企业信用评级的概念、特点、分类、功能与作用)、国内外主要信用评级机构、我国企业信用评级市场概况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原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一方面可以增加对企业信用评级特点的认识、增加对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信用评级机构的了解、增加对我国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现状的了解和增加对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相关原理的认识,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增加对本文在样本数据的处理、研究模型的选择、解释变量的选取和相关回归结果分析等方面的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样本数据包括企业信用等级数据、财务指标解释变量、经营风险度量指标和经济周期波动度量指标等。其中,企业信用等级数据选取自我国的主要信用评级机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在参考国外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之后,本文对样本数据按照一定的筛选标准进行了处理,并且对相关数据的描述性统计量进行了分析。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模型为有序Probit模型,该方法适合用于分析信用等级数据,并且在国外的相关研究中也得到应用。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不同信用评级机构之间在企业信用等级与经济周期波动度量指标的相关关系上存在差异。在多家信用评级机构中,只有中诚信国际所评定的企业信用等级与经济周期波动度量指标之间存在统计上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大公国际、鹏元评级所评定企业信用等级的变化存在统计上显著的线性趋势,联合资信所评定的企业信用等级与经济周期波动度量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统计上显著的相关关系,企业信用等级的变化也可能存在统计上显著的线性趋势,而上海新世纪所评定的企业信用等级既不存在与经济周期波动度量指标的统计上显著的相关关系,也不存在与线性趋势变量的统计上显著的相关关系。对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还通过使用不同的回归模型设定方式、不同的分类样本、不同的经济周期波动度量指标等方式对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行了检验。对于部分财务指标解释变量中所存在的异常观测,本文也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剔除标准及其剔除后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此外,本文的回归结果还表明,一些财务指标解释变量的系数估计值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统计显著性,且符号均为负,其中部分财务指标解释变量的相关回归结果与它们在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实践中的用途相一致,而部分财务指标解释变量的相关回归结果则与实践中的用途不一致,本文也结合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全部回归结果进行了概括,并阐述了研究结论及其现实意义,同时还指出了本文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