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长春市9个城区40条主要街道现有的灌木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40条街道中共使用了8种灌木,按其使用频率从高到底排序为:水蜡(Ligustrum obtusifolium)、茶条槭(Acer ginnala)、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榆叶梅(Prunus triloba)、珍珠绣线菊(Spiraea thunbergii Sieb.ex Blume)、金叶榆(Ulmus pumila cv.jinye)、金山绣线菊(Spiraea xbumaldaGold Mound)、黄刺玫(Rosa xanthina)。依据同一路段上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选择卫星路(临河街至仙台大街路段)、东环城路(自由大路至世纪广场路段)、南湖大路(仙台大街至东环城路路段)3个路段作为供试点,水蜡、茶条槭、小叶丁香作为供试材料对其进行滞尘能力的分析研究。实验通过对比同一路段不同种植物间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来判断植物的滞尘能力大小,通过对比同种植物在不同路段单位叶面积的滞尘量差异以及同种植物单位叶面积滞尘量随滞尘时间的变化规律来推断影响植物滞尘能力的因素。同时,利用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随植物滞尘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来推断植物生理指标对蒙尘的响应。实验结果如下:1.相同时间点上,以同一路段不同种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作为评判植物滞尘能力的标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蜡的滞尘能力最强,小叶丁香次之,茶条槭的滞尘能力最弱。2.同一植物在不同路段所表现出的滞尘能力存在很大差异,表明环境对植物的滞尘能力有很大影响。3条道路上卫星路上的颗粒浓度最高,南湖大路次之,东环城路最低。这与3条路段的高峰期车流量情况相一致。3种植物中水蜡对环境中的固体颗粒物浓度的变化敏感度最强,小叶丁香的敏感度最低。3.两次降雨间隔时间短内,植物的滞尘能力与其滞尘时间呈正相关。在秋季,植物的滞尘能力会受其生理特性的影响,在整个季节中呈现整体逐渐衰退的趋势。4.3种植物中除水蜡的叶表面结构具有较好的滞尘优势外,其余两种植物的叶表面结构没有表现出滞尘优势。5.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与其滞尘量存在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植物体内的质膜相对透性与其滞尘量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蒙尘会对植物的生理产生胁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