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分析福克纳的作品《押沙龙,押沙龙》及《喧哗与骚动》中出现的圣经典故。通过对这两部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圣经原型加以分析,本文最终总结出了福克纳在利用神话原型过程中所形成的固定模式。此模式显示了作者对原型加以吸收和置换的能力,也极大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对原型批评的理论加以简要介绍。第二部分为背景研究。通过对福克纳进行创作的历史、时代背景加以分析,得出了福克纳在作品中大量使用圣经原型的原因:一是二十世纪初期神话在现代文学中的复苏;二是内战前后美国南方特殊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三是福克纳的怀旧情绪。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圣经原型与这两部作品之间的平行对位关系。在《押沙龙,押沙龙》中主要体现为圣经故事与小说情节之间的对应;而在《喧哗与骚动》中则主要体现为圣经人物与小说中人物的对应。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圣经原型的置换变形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在《押沙龙,押沙龙》中,福克纳对原型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变形:乱伦的动机、对待乱伦的态度、轼兄的动机及是轼兄的后果。由此福克纳突出了种族主义及旧南方家族毁灭的主题。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将《圣经》中耶稣受难周的记载作为康普生家族经历的原型,但所有的对应都是逆转式的且具有极大的讽刺意义。在这一周中,耶稣由死亡而复生,而康普生家族却由生而堕向死亡。通过一系列的置换变形,福克纳强调了康普生家族灭亡的根源,那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爱与理解的缺乏。 根据前四章的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福克纳在创作他的大部分作品时,都似乎遵循这样的一个顺序:想像—圣经原型—为了适应想像而变化了的原型。他的作品从人出发,描写了人与自身、与周围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在此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他将基督教的象征加入到自己的故事当中,但所有的象征都是为他更好的讲述故事服务。这种创作方法解释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反基督的基督徒形象,也是福克纳天赋与创造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