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筹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转型期中国应对区域问题和振兴问题区域的普遍趋向。土地利用调控作为统筹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从统筹江苏省区域发展的角度,借鉴“反规划”理论与技术路线,沿着土地生态安全保障(生态基础设施用地)-粮食安全保障(耕地)-经济安全保障(建设用地)的路线安排,对土地资源在省域不同区域之间的配置进行统筹研究,旨在揭示省域空间尺度范围内区际之间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和方法。
概念和其释义是建立话语体系的基础,论文诠释了议题所涉核心术语和概念之后,重点阐述区域土地统筹利用的基础理论。分析西方多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统筹思想与经验,揭示和评价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土地统筹利用的一般模式,后文以江苏省土地统筹利用为验证案例。
土地利用分区是区域土地统筹利用研究的基础。先以四沿产业带为核心,构建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四个土地利用保障区。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江苏省的土地利用划分为等3个一级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和7个二级亚区。土地统筹利用研究应将区域土地利用的现实和未来相结合,为此,以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和土地利用保障区研究结果为基础,将省域土地利用划分为苏南、苏中、苏北和沿海等4个土地统筹利用大区,以及苏锡常地区、宁镇地区、苏中沿江地区、苏中沿海地区、苏中沿河地区、苏北沿海地区和苏北沿河地区等7个亚区,以此作为江苏土地统筹利用研究的空间依据。
在快速城市化和土地生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技术路线对于调控省域土地资源配置尤显乏力,论文反思并明确了土地统筹利用的目标价值取向-在生态安全格局约束下,实现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提出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网络和城镇发展空间格局。通过对省域水文、地质灾害、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遗产的系统分析,运用GIS和空间分析技术,判别出维护上述各种过程安全的空间格局,进而综合、叠加各单一过程的安全格局,构建具有不同安全水平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形成保障省域土地生态安全的生态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提出城镇空间发展预景和省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向。对不同预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可以维持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并克服常规区域发展模式下的蔓延,基于“满意生态安全格局”(中安全水平)的区域空间格局可以同时满足生态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需求,是一个同时实现精明保护与精明增长的有效工具。
江苏省要实现粮食安全目标,应立足本省耕地资源,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分析耕地多年变化,将全省7个土地利用亚区分为快速递减型、递减型、缓慢递减型、缓慢增长型等4种类型,上述类型与工业化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应。宁镇地区和苏锡常地区处于工业化基本实现阶段,其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依赖程度将逐步降低,应大幅调减其耕地递减速率。苏中沿江地区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对耕地非农化将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上升,耕地的递减率以维持现状水平为宜。苏北沿河地区和苏北沿海地区均处于工业化初期,保持目前的低速率增长的趋势对稳定江苏省耕地面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江苏省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各项建设用地的供给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统筹建设用地供给对于保障经济稳定与安全至关重要。将生态安全格局约束下的城乡建设用地合理规模与基于区域城市化水平和区域产业发展水平预测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基于城市规划标准下预测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进行拟合,提出了7个土地利用亚区建设用地统筹利用目标。认为,保持宁镇地区和苏锡常地区建设用地需求对提高江苏省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土地统筹利用的实现在于通过规划途径实施有区域差异的土地利用调控策略,优先维护好省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完整性,逐步建立起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和土地利用战策略;建立起生态安全约束下合理配置区域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的政策机制,发挥土地宏观调控功能;适应江苏省区域发展战略的转变;实施有区域差异的土地利用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