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别对中国李、欧洲李、美洲李、乌苏里李、樱桃李、李与杏的杂交种类型等155份李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和亲缘关系分析,以期为李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利用和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1.试验结果表明:筛选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440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DNA片段(多态带)415条,占扩增总带数的94.32%。每个引物扩增的带数在10~26条之间,平均为17.6条;16个RAPD引物共扩增出226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性DNA片段(多态带)213条,占扩增总带数的94.25%。每个引物扩增的带数在9~17条之间,平均为14.1条。样品间两两相似系数,ISSR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为0.543~0.921,RAPD分子标记技术检测为0.557~0.898。两种分子标记的多态性均较高,对李种质资源的鉴定效率为ISSR>RAPD。ISSR、RAPD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具有简易、快速、经济等特点,在严格的控制反应条件下,适合于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2.对155份李材料进行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绘制了遗传聚类图谱,在0.71处截取聚类线,将155个样品分成4组。主坐标分类结果与其一致。ISSR分子标记下供试李种质资源个体水平的PPB、H、I分别为94.32%,0.266,0.401,大体上高于品种群相对应的指数,表明个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品种群水平;品种群水平上原产地为吉林地区的李种质资源(90.23%,0.258,0.391)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大于原产地黑龙江(80.91%,0.260,0.390)与其它地区(85.23%,0.273,0.408)的李种质资源,同时也可以看出品种群和个体水平上,基于表型的多样性指数I均高于基于基因型的多样性指数H。3.对155份李材料进行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绘制了遗传聚类图谱,在0.69处截取聚类线,将155个样品分成4组。以0.72为域值,又可将第一组分为7个亚组。主坐标分类结果与其一致。RAPD分子标记下供试李种质资源个体水平的PPB、H、I分别为94.25%,0.236,0.368,高于品种群相对应的指数,表明个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品种群水平;品种群水平上原产地为吉林地区的李种质资源(91.15%,0.236,0.368)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大于原产地黑龙江(84.07%,0.232,0.359)与其它地区(86.28%,0.231,0.359)的李种质资源,同时也可以看出品种群和个体水平上,基于表型的多样性指数I均高于基于基因型的多样性指数H。4.对研究的151份李种质资源的形态指标进行分析,其45个形态性状的Q型聚类分析,以20为域值将151份材料分成两组,第一组为紫叶、一品丹枫、92-1-2、92-1-3、92-1-1、92-1-9、92-1-10;其它品种聚为一类。以16为域值将151份材料分为七组。R型聚类结果,以3为域值,将其分为三大类。主成分分析,求得各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前15个主成分能反映原来67.326%的数据信息。形态标记与分子标记相结合有利于对李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