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模式对佛坪县魔芋产量、品质及其综合效益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lintianx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魔芋是一种典型的喜阴植物,传统栽培过程中生产资料投入较高,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病害严重,经济效益不稳定。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草害,增加单位面积耕地产量,提高魔芋种植综合效益。本文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魔芋单作,魔芋和玉米间作及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魔芋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旨在为当地魔芋种植模式选择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土壤pH变化无较大影响;遮阳网下覆盖种植及魔芋和玉米间作模式下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魔芋单作;各处理土壤养分的含量在魔芋生长的四个关键生育期逐渐降低,均表现为:幼苗期>换头期>球茎膨大期>成熟期。魔芋和玉米间作幼苗期土壤养分含量较魔芋单作无明显变化,其余三个关键生育期均比魔芋单作种植模式下降。2.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下魔芋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盘直径均大于魔芋单作种植模式;魔芋和玉米间作模式叶柄直径、叶盘直径同一时期均小于魔芋单作及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魔芋遮阳网下覆盖种植及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同一时期魔芋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高于魔芋单作模式;遮阳网下覆盖种植及魔芋玉米间作种植与魔芋单作对比,各处理的同一时期魔芋软腐病发病率均低于魔芋单作。3.遮阳网下覆盖种植及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魔芋品质指标均高于单作种植模式。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下魔芋的淀粉含量、葡甘聚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魔芋单作模式下分别提高5.44%、12.21%、23.31%、7.81%;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魔芋的淀粉含量、葡甘聚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魔芋单作模式下分别提高2.72%、9.69%、23.02%、6.07%。4.遮阳网下覆盖种植及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魔芋产量显著高于魔芋单作,其中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魔芋产量最高为3331.66 kg/667m~2,较魔芋单作提高了22.60%;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魔芋产量为3097.66 kg/667m~2,较魔芋单作提高了13.99%。试验结果表明适度遮阴有利于魔芋产量的增加。5.三种不同的种植模式下成本投入呈现为: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魔芋单作种植模式;净收益呈现为: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遮阳网下覆盖种植模式>魔芋单作种植模式。综上,遮阳网下覆盖及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在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魔芋产量的提高、品质的提升等方面均优于魔芋单作种植模式,其中以魔芋和玉米间作种植模式综合效益相对较好,适于在当地推广。
其他文献
胚胎与母体子宫第一次亲密接触并相互对话,进而建立起直接生理联系的过程被称为胚胎植入。这一过程的正常发生与否决定着胚胎能否继续发育和最终的妊娠结局。正常育龄妇女每
目的:分析HCC中环状RNA的表达谱及其作用,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1.收集HCC组织及癌旁非瘤组织(NCMT)39对,从中选取5对均一性高的组织标本,通过circRNA芯片技术筛选出差异性表达最大的环状RNA为hsa_circ_0000417,并予以qPCR验证其表达。2.扩大样本检测,验证34对肝癌组织及邻近非癌组织中hsa_circ_0000417的表达,且同时在肝癌细胞株验
为适应水平井、分支井、大位移井、小井眼井以及复杂井眼条件下的尾管固井要求,近几年不断有新型尾管悬挂器被研制应用.这些新型尾管悬挂器包括:可有效解决尾管重叠段封固质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小麦上有众多害虫,特别是麦蚜的危害,导致小麦的生产遭受严重危害。以往防治小麦蚜虫的方法主要是喷施农药如吡
2014年12月04日-12月25日,百老汇舞台秀《极限震撼》(Fuerza Bruta)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演出打破了既有的思维模式,用膜布、水、舞台装置与人的表演,在灯光、音乐的渲染中
随着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分期业务已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增收的主要贡献点和客户建设的重要抓手。笔者认为,拓展分期市场,需从“点、线、面”三维发力。$$开拓市场源头,提供分
报纸
运用小角X射线衍射技术,分析了在用正硅酸甲酯(TMOS)合成介孔二氧化硅的过程中,硅源物质水解生成的甲醇对介孔二氧化硅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的存在较大程度地降低了介孔
移动互联网营销从广告主的简单尝试,到如今逐渐被引爆,其商业化速度之快已经超出营销人的想象。手机已经成为伴随用户时间最长的媒体,海量的用户所产生的价值红利,被越来越多
自从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Ion-Sensitive Field-Effect Transistor,ISFET)被Piet Bergveld于20世纪70年代发明以来,它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应用到诸多检测领域。IS
文章简要的介绍了我国现用导弹与卫星的无线电测控系统的主要类型、功用、组成、特点以及新技术的运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