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查德·莱特是美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代表作品《土生子》被列为美国文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于1940年出版,获得广泛好评,赖特也凭该作品成为最享声誉的黑人作家。西方评论家一般都认为,自从赖特的《土生子》出版后,黑人文学才在美国文学中取得地位。理查德·莱特也因此被誉为“现代非裔美国小说之父”。以往的评论家大多关注于作品中涉及的种族问题、写作策略、人物性格,或从存在主义视角等各方面入手,来对作品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运用创伤理论解读这本小说。
创伤研究者认为,创伤是指那些痛苦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破坏了人们已有的对于世界的认知结构,由于这些认知结构的破裂,创伤的经历者对世界感到心灰意冷并表现出明显的创伤症状。《土生子》中的主人公比格·托马斯从出生起就处于边缘化的社会地位。贫困的生活和遭受的不公正待遇导致了他心灵的创伤,而在失手闷死白人姑娘之后,比格表现出更加显著的创伤症状。朱迪斯·赫曼认为走出创伤的关键在于创伤幸存者的积极讲述和重建自身身份及与周围社群的关系。比格在简·欧隆和律师马克斯的帮助下,对自己的处境有了重新的认知,恢复了与外界的联系并认识到了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最终走出了创伤阴影。
全文除引言与结论,共分为四章:
引言部分简略介绍了作者、作品内容,并对国内外有关作品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综述,从而引出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概述了创伤理论。本章首先介绍了创伤的定义、创伤理论的发展、创伤症状、创伤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以及走出创伤的途径;然后介绍了本文中所要用到的创伤理论,为后面各章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分析了比格经历的创伤事件。在20世纪30年代种族主义盛行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比格作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从出生之日起就饱受歧视和压迫。贫困拮据的生活和边缘化的社会地位使其身心备受伤害。而在他失手闷死了白人姑娘之后,身心创伤更是无法愈合。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比格的创伤症状以及创伤给他造成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重复体验创伤经历;与家庭、黑人群体的逐渐隔绝,创伤事件也使得比格丧失了信仰,不再相信上帝可以拯救他的灵魂;此外,比格还表现出了创伤分离症状,表现为意识的分裂以及身份的缺失。
第四章主要分析比格创伤的复原。通过讲述自身的创伤经历和寻求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比格最终认识到作为个人在社会中的意义,最终走出了创伤。
最后部分得出结论:主人公的心理发展轨迹与创伤复原过程与创伤理论相契合,用创伤理论来分析该作品是可行的。希望从这一不同角度探讨《土生子》能够加深对该作品的理解,丰富其研究成果。最后提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