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进一步加重,国际社会越来越开始关注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成分就是二氧化碳,所以各个国家都采取相关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近30年来不断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但这些“奇迹”却是以环境为代价产生的。2008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在全球提倡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承诺了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量,但是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对于如何平衡低碳化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本文从政府角度考虑如何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理清楚当前我国各省中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量间的关系。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路线、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第二章是主要的文献综述和文献评述;第三章阐述二氧化碳排放政策在低碳供应链、政府与企业间的应用;第四章主要是从企业减排、成本效率以及经济效率角度分析政策适用性;第五章针对的是主要的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碳税政策以及初始碳排放额分配方式的讨论;第六章实证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第七章是结论以及建议。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如下:结论一:碳税、碳限额和交易这两种碳减排政策在供应链不同契约形式下的协调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即在收益分享无法促进供应链的协调,而在利润分享契约中实现供应链的协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而政府规制行为是从政企角度来看,结论是政府强弱规制策略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要素替代策略的选择。结论二:从企业减排角度来看,完全遵守的碳排放标准政策对于企业技术更新激励效果是最优的。在碳排放总量控制上来看,可交易碳排放许可最不利,但是在政策实施成本上可交易碳排放许可却是最低的;从社会成本效率的角度来看,可交易碳排放许可比碳排放标准更有效率;从经济效率角度来看,碳排放标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是次优的,碳税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是次优的。结论三:从具体的减排政策来看,碳税的制定需要按照具体市场的情况来制定,如市场类型或者排放企业技术水平等等,碳税的大小随着社会边际损失和企业技术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在二氧化碳排放初始额度分配上按照发展阶段依次采取产出标准法、祖父制以及竞价法。结论四:按照门限回归的实证方法分析了 29个省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所对应的不同阶段,证实了省份间的EKC曲线不完全相同,也就解释了异质性的存在,另外大多数省份都处于二氧化碳排放量随着人均收入上升而上升的“双增”局面,且城市化、工业化、人口密度以及能源消耗是引起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