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金融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缺陷已严重制约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及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构建一个功能完善、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针对农户、农村企业两个需求主体,对甘肃省426户农户和55家农村企业进行调查。农户的借贷分析选取了甘肃省金昌市、兰州市皋兰县、天水市甘谷县和白银市靖远县作为样本地区,收回有效问卷236份。调研发现,72.34%的农户有资金融入需求,74.07%的农户在缺钱时会积极选择各种渠道去借款;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的需求满足程度仅有30.08%。农户的非政府小额信贷选取定西市安定区NGO小额信贷试点地区,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调研发现,在目标客户选择上脱离了最初贫困农户的设计,妇女参与比率有下降趋势;70.83%的农户认为单笔贷款额度过低;87.5%的农户对贷款利率表示认可;在满意度方面,91.67%的农户回答是满意的。农村中小企业借贷分析选取了甘肃省8个地市农村地区的34个农村中小型企业,共收回有效问卷38份。调研发现,农村中小企业资金匮乏问题严重,2006年贷款需求满足率竟不足2005年的一半,整体呈现一个锐减态势;农村信用社和亲友借款是企业最主要的两大借款渠道,比重占到23.65%和31.12%,其中正规金融机构借款仅占到50.31%。农业龙头企业融资分析选取了张掖和定西地区的马铃薯、蔬菜加工两个产业的21家龙头企业。调研发现,农业龙头企业资金需求旺盛,但可获得资金总量仅占需求额的40%左右;90%以上的企业融资渠道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贷款手续繁杂;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不足,缺乏多元化外源融资渠道。通过对甘肃省2000-2008年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甘肃省农村金融供给方面存在:农业银行主导地位在弱化,农业贷款比重由2000年的11.57%下降到2008年的3.84%;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低下,农业贷款比重由2000年的74.56%下降到2008年的57.23%;农业发展银行的粮棉油收购贷款占整个贷款余额的80%以上,其政策性金融作用非常有限;邮政储蓄、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不久,自身发展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民间借贷存在较大风险,农业保险不健全等问题。在供需研究的基础之上,借鉴美国、日本、韩国、孟加拉等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经验及启示,同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政策建议:推进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加大中国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力度;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建立民间合作金融、小额资金互助社;创新担保方式、建立农村金融担保机构;推进农业保险,降低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