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金融风险尤其是信用风险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地开发出了一系列定量测定和管理信用风险的模型,而目前国内对信用风险的评价主要侧重于传统的定性分析法,对信用风险度量的定量方法的研究和应用还较少。因此,研究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的特点,并构建企业的违约风险度量模型进而准确地定量分析企业的风险水平,已是我国金融界面临的棘手课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本文在对违约风险度量模型的比较基础上,使用违约风险的最前沿理论方法——结构化模型对我国上市银行的违约风险和对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上市企业的违约风险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共分为六章,其中第一章为绪论,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主体部分具体结构安排如下:第二章是对违约风险度量模型的改进及比较研究。在对现有的主流违约风险度量模型理论评价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经济计量模型提出了改进研究的思路和对Merton(1974)模型进行改进研究。此外,对违约风险度量模型的多个方法进行了深入比较研究。第三章对结构化模型在我国市场的适用性进行研究。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方面对结构化模型在我国市场的适用性进行了论证,研究表明,结构化模型适用于我国市场的研究。第四章使用Merton(1974)结构化模型对我国5家上市银行的违约率进行度量以及根据CAMEL原则对上市银行的违约风险影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各家上市银行2003~2005年间的平均违约率明显高于其2000~2002年间的违约率,违约风险有上升趋势;对样本银行违约风险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基于DEA模型计算得到的银行成本效率以及银行资本充足率是银行违约风险的显著影响因素。第五章使用多个结构化模型对45家上市企业短期融资券的信用溢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企业的违约风险整体水平较低,但有一定波动性;不同结构化模型之间的理论信用溢价存在相关性,说明这些模型对风险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一致性;比较结构化模型的理论信用溢价与实际价差之间的关系发现,经本文改进后的Merton(1974)模型改善了Merton(1974)模型对理论信用溢价低估的问题,而且模型也能很好地揭示样本企业实际价差的变化趋势;固定首越时间模型和B-C模型改善了Merton类模型对信用溢价的低估问题,并能反映实际价差的变化趋势;内生违约边界L-T模型能进一步改善结构化模型对信用溢价的低估问题,但L-T模型估计的信用溢价与实际价差之间的偏差也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