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芙蓉鲤为母本,红鲫为父本,获得杂交一代(简称芙蓉鲫),其主要性状如下:背鳍条Ⅲ,16-18;臀鳍条Ⅲ,5-6;侧线鳞32-35;侧线上鳞和侧线下鳞同为5-6;体长为体高的2.60±0.12倍,为头长的3.63±0.16倍,为体厚的5.26±0.33倍;头长为眼径的5.55±0.44倍,为眼间距的1.88±0.10倍,为吻长的2.86±0.5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0±0.10倍;全长为体长的1.20±0.02倍。随机采集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各20~30尾,通过测定其形态和框架数据,用卡方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形态异同。可数性状卡方分析表明,5组试验鱼可数性状无显著差异;形态和框架参数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芙蓉鲤和红鲤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都有显著差异。从可量性状上看,芙蓉鲫(C1)与红鲫(A3)差异度较其与另3种原始亲本要低,亦即芙蓉鲫的外型与红鲫较为接近,而与另3种亲本外型差异较大。判别结果表明,判别效果较显著,判别准确率依次为芙蓉鲫100%,红鲫96%,红鲤87%,散鳞镜鲤81.3%,芙蓉鲤73.1%。在优化RAPD检测条件的基础上,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扩增较好的引物,对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红鲤相互间扩增DNA片段的异同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2个引物共产生961条带,单一引物扩增的DNA片段在0-7条之间,片段大小在60-1350bp之间。遗传相似率分析表明,芙蓉鲫与其原始母本芙蓉鲤的相似率为62.38%,与其原始父本红鲫的相似率为67.01%,说明芙蓉鲫接受原始父本红鲫的遗传物质要多一些;芙蓉鲤与其原始母本散鳞镜鲤的相似率为71.64%,与其原始父本红鲤的相似率为77.53%。红鲫与芙蓉鲤的相似率为63.95%,说明两者的基因组成有较大的相似性,从分子水平证实了红鲫和芙蓉鲤的远缘杂交具有较大的亲和性。综合以往研究结果,可以推断,芙蓉鲫性腺败育、非整倍二倍体、偏父性遗传,三者紧密关联,可能的机理是,母本的遗传物质在融合中出现了部分排斥和丢失,子代中存在母本非整倍的遗传物质,父本的遗传物质在表达中占据一定优势。母本细胞质在子代稚鱼早期发育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